随着癌症治疗的日新月异,许多专家正在寻找能够改变治疗方式的突破性药物。其中,卡非佐米(Carfilzomib,又名Kyprolis)作为一种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虽然其研发历程经过多次挑战,但它如今成为抗癌药物中的一个亮点,并代表着新一代癌症治疗的潜力。
卡非佐米于2012年7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专门针对已接受至少两次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些先前治疗包括使用博土佐米(bortezomib)及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患者在完成最后一种疗法后的60天内如果出现疾病进展,即可考虑使用该药物。
卡非佐米以共价方式不可逆地结合并抑制20S蛋白酶体的胰蛋白酶样活性,该酶负责降解细胞内多余的蛋白质。其对非蛋白酶体靶标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使得其安全性相较于传统药物博土佐米有明显改善。
透过抑制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卡非佐米引起了聚泛素化蛋白质的积累,进而可能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及肿瘤生长的抑制。
卡非佐米最初来自一种天然产物——环氧霉素(epoxomicin),该物质在耶鲁大学的Craig Crews实验室中被发现能抑制蛋白酶体。随后,Crews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更具针对性的衍生物YU101,并授权给Proteolix, Inc。最终科学家们在Proteolix发明了卡非佐米,并将其进入多个临床试验阶段,进一步验证其作为人用药物的潜力。
在一项名为003-A1的单臂二期临床试验中,266名患者接受了卡非佐米的治疗,结果显示该药物的临床疗效达到36%,整体反应率为22.9%,反应的中位持续时间为7.8个月。
在005号试验中,卡非佐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各种肾功能衰竭状态的邻接性研究也证实了其疗效: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安全性不受肾功能衰竭程度影响。
不过,患者在接受卡非佐米治疗过程中也必须面对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包括血液毒性(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肺炎、疲惫及低钠血症等。在一项前线一期/二期研究中,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及低剂量地塞米松的组合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患者的反应迅速提升,最终达到100%的良好部分反应率。
ASPIRE试验作为一项三期确认性临床试验,对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KRd)与仅使用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Rd)进行了比较,得出KRd组的进展自由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显著改善。卡非佐米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正在重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格局。
卡非佐米的治疗成本大约为每28天1万美元,这使得其可及性成为患者和医疗体系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随着卡非佐米等新型抗癌药物的登场,未来癌症治疗的趋势将如何发展?这些药物又将在抗癌战争中发挥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