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保障的领域中,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一直期望能透过合作来强化药品与医疗器材的监管。尽管早在2003年两国政府就签署了一项建立共同的治疗产品监管机构的条约,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却屡屡受阻。这样的情况引发了人们对于两国合作潜力及各自独立监管体系的思考。
医疗监管的统一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跨境产品的质量保障。
澳大利亚的治疗产品监管起始于州政府层面,随着时间演变,联邦政府逐渐进入这一领域。 1916年,联邦政府成立了联邦血清实验室,并在1937年颁布了《治疗性物质法》。该法规赋予卫生部长对进口和出口治疗性物质的监管权,旨在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
当前,澳大利亚的治疗产品由治疗用品管理局(TGA)负责,也有专门的药品控制办公室管理受控药物的安全及有效性。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为药物安全局(Medsafe)。这两机构虽然各自独立,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合作的潜力。
联合抵御公共健康危机的能力需要更为紧密的合作。
2003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的条约原意在于建立一个名为「澳新治疗产品机构」(Australia New Zealand Therapeutic Products Agency)的机构,旨在取代各自的监管机构。经历多年的讨论与协商,2014年双方最终宣布停止该计划,理由是对于各自利益的综合评估显示缺乏足够的利益平衡。
有专家指出,两国在医疗监管的文化、法律法规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成为根本性的阻碍。澳大利亚的医疗产品监管体系相对成熟,而新西兰则有不同的需求与标准。这种差异使得双方在合作进程中步调不一致,导致最终宣告计划失败。
不意外地,两国在社会需求及市场环境上也有着根本的不同。
虽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共同医疗监管机构计画未能实现,但双方在药物及医疗产品的监管合作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互动,如信息共享及标准协调。随着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复杂,各国间的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下推进深化合作成为了一个持续的命题。
以COVID-19疫苗的分发及认证为例,两国各自的监管机构在应对疫情上展现了一定的合作潜力。澳大利亚TGA与新西兰Medsafe在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及验证标准方面相互参考,这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蓝本。但这仅限于特定背景下的合作,而并非全面的结构性合作。
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快速反应的能力是未来亟需加强的地方。
作为亲如兄弟的邻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医疗监管体系的独立性及合作的艰难进程提醒我们,随着全球化及公共健康议题的加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并进行有效协作,仍然是未来的主要挑战。这样的问题让人不禁思考:在未来的岁月里,是否还有其他合作的可能性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