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戈斯群岛,坐落于印度洋,距离马尔地夫约500公里,是一个由七个环礁构成的群岛,这些岛屿在1967年至1973年间,成为一场人道主义危机的背景。在这段期间,查戈斯群岛的原居民查戈斯人被迫离开故土,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岛内外引发激烈的争议。
查戈斯群岛的居民长期以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繁衍,他们的文化与生活习俗与这些岛屿密不可分。
1940年代末期,英国为了应对冷战的地缘政治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决定在查戈斯群岛建立军事基地。 1965年,英国正式将查戈斯群岛从毛里裘斯划分出来,成立英属印度洋领地(BIOT)。随后,查戈斯人开始被强迫搬迁,以便让美国能在迈高加沙岛(Diego Garcia)建立海军支持设施。
查戈斯人被驱逐的过程是令人痛心的,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这场人道危机至今仍引起全球关注。
查戈斯人的流亡问题在国际间引发了广泛的谴责。 2019年,国际法院对于英国的管辖权发表了非约束性意见,认为英国必须结束对查戈斯群岛的管治。此外,毛里裘斯也不断重申对该区域的主权要求,并在2021年通过的联合国大会决议中获得支持。
尽管查戈斯人在法律上有望重返故土,然而他们的回归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包括资金问题和秩序重建的挑战。
查戈斯群岛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其中最大的环礁为大查戈斯环礁,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环礁之一。然而,查戈斯的经济活动几乎全依赖于军事设施的维护。人们对于重建经济体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表示担忧,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军事用途的专属区域。
随着国际社会对该地区情势的不断关注,查戈斯群岛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虽然有些前景显示可能的回归,但查戈斯人却面临着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的困境。这些从故乡驱逐出来的居民的未来将如何展开,仍旧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查戈斯群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它也挑战着我们对主权、国际法及人道主义责任的理解。
是否有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查戈斯人重回故乡,并同时维护全球的安全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