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之年》(法语:L'Âge mûr),也称为命运、人生之路或宿命,是法国艺术家卡蜜儿·克劳德(Camille Claudel)于1894至1900年间创作的雕塑。这件作品最初是由法国政府于1895年委托制作,但在1899年取消了该委托。虽然在1899年展出了一个石膏版本,但直到1902年才进行私人铸造,随后在1913年又铸造了第二个版本,目前有两个青铜版本分别展出于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和罗丹博物馆。
这件作品融合了三个裸体人物与旋转的衣裳:一名跪着的年轻女性刚刚放开了第二个身影的手,一位年长的男性,他正被第三个身影的拥抱带着,这是一位年长的女性。
这件作品可被视为老去的隐喻,描绘着一名男性如何告别青春,走向成熟与最终的死亡;同时也可以解读为克劳德被罗丹遗弃的情感反映。克劳德曾在信中向她的兄弟保罗·克劳德说明了这一象征意义,并将该作品视为命运的象征。根据她的说法,该小组代表了命运。由于这些信件的内容,《成熟之年》无疑是具有自传性的作品。
年长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命运女神克洛托(Clotho),而年轻女性则象征着青春。其展品的名称涵盖了心理与情感的冲突,「失落的神」这一标题再次引领人们思考爱与失去的关系。这部作品的这种深层情感在1899年首次展出时震惊了罗丹,他因其情感真挚而愤怒,并可能影响美术部门取消了克劳德的委托。
克劳德在1884年成为了俄丹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和情人。然而,罗丹拒绝与克劳德结婚,这使得克劳德经受着情感上的挣扎与失望。这段爱情三角关系在1892年导致了他们的分离,但是到了1898年,他们仍保持着相对理智的关系。在此期间,罗丹试图透过另一人帮助克劳德并为她获得了一份官方的委托。
然而,不幸的是,这份委托在1899年6月由美术部门负责人亨利·鲁若恩以不寻常的情况取消。这件事件标志着两人关系的最终破裂,克劳德随即搬离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克劳德在1894-95年间创作了首次石膏版本的《成熟之年》,其中包含三个人物,形成一个比最终完成版本更闭合的构图。在最新版本中,她创造了一个更具动感的构图,呈现出两个人物逐渐离开第三者的动作。
根据克劳德的信件,这件作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93年,她提到要创作「三人的群像」。首次的石膏版本展现了这一作品初步的构思,然而在1898年重新修订后,雕塑的意象变得更加生动与强烈。
第二版的雕塑以更开放的形式展现出青年与老年之间的挣扎,使得观者对此作品的解读亦不断深入。克劳德的哥哥保罗·克劳德认为,这不仅是同一事件的两个版本,而是同一戏剧的两个章节。这种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探讨,使得该作品成为反映人类情感与生死问题的一种重要象征。
保罗·克劳德曾说过:“我姐妹卡蜜儿,跪着乞求,受辱而屈服,这位惊世之才,您知道她眼下正在撕扯她灵魂的正是什么吗?”< /p>
这件作品的争议与情感纠葛至今仍然引发关注。无论是关于克劳德与罗丹之间的紧张关系,还是这件艺术作品本身所表达的青春与老徐的挣扎,都反映了每一个人面对时间流逝的内心焦虑。 《成熟之年》不仅是克劳德的艺术成就,也是她内心挣扎的具象化展现。
最终,我们是否能够在这样的艺术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思考我们个人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