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小于10纳米的碳纳米粒子,最初于2004年被发现,其具备了多种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这些纳米粒子不仅稳定且具高导电性,并且在生物医学、光电学、催化和感测等领域展现出许多应用潜力。
碳量子点作为新一代的萤光材料,其强而可调的萤光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中成为热门选择。
CQDs 的发现源于 Xu 等人在2004年的一次意外,他们在纯化单壁碳纳米管的过程中首次观察到这种纳米材料。自那时以来,CQDs 的研究迅速增加,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其优异的萤光特性及其潜在应用。
CQDs 的萤光特性引发了许多争议。早期的研究表明,它们的萤光性能可能与粒子的大小有关,这一现象被称为量子限制效应。一些研究则将萤光的源头归因于表面捕获电荷的重组,这使得理解其萤光机制变得更加复杂。
CQDs 拥有多样的表面性质,这些性质取决于其结构和组成。其表面上的羧基基团提高了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更好的应用潜力。
CQD 在环境和健康方面展现出低毒性及优良的光化学稳定性,使它们成为理想的生物探针。
CQDs 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备路径。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涉及破坏较大的碳结构,而自下而上的方法则是利用较小的前驱体,例如碳水化合物或聚合物,进行化学合成。
例如,Zhou 等人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CQD,这些努力不仅成功合成了CQD,还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可能性。
CQDs 的萤光特性使其成为生物成像的一个重要材料。在活体内注入含有CQDs的溶剂,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例如,有研究利用有机染料共轭的CQDs作为H2S的有效探针。
CQDs 也被用于生物感测器,以其灵活的修改能力和良好的水溶性,应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子,如细胞中铜、葡萄糖和pH值等。
CQD的无毒性及生物相容性使其适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其中一个例子是利用CQDs作为光敏剂进行光动力疗法以摧毁癌细胞。
CQDs的功能化特性也为其在催化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CQDs修饰的TiO2复合材料在UV-Vis照射下显示了更高的光催化氢产生效率。此外,CQDs还可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发光设备中,显示出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CQDs 最近还被应用于混合火箭燃料中,及用于增强潜在指纹的检测技术,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虽然我们已经揭示了CQDs的一些特性和应用,但其发光机制依然对许多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未解之谜。
碳量子点展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是否能完全解锁它们神秘的发光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