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的世界中,机械超材料正逐步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这类人工材料以精确的几何安排设计而成,展现出非常规的物理及机械特性,而这些特性往往源自于其独特的内部结构,而非其本身所使用的材料。研究者受到许多因素的启发,包括自然界的生物材料(如蜂窝和细胞)、分子及晶体单元结构,以及艺术领域中的折纸和剪纸技术。
机械超材料具有能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机械特性,如负刚度、负泊松比、负压缩性及消失的剪切模量。
泊松比是定义材料在纵向受到压缩时,横向扩张或收缩的程度。大部分自然材料的泊松比为正,即在压缩时会在垂直方向上膨胀。但负泊松比材料(Auxetics)则例外,这类材料的泊松比小于零,意味着在被压缩时,这些材料会在横向方向上进一步收缩,这种现象在一些简单的设计中早已提出,特别是在1985年时就已经有文献发表相关的负泊松比复合材料。
负刚度材料的设计使其展现出与传统材料完全相反的特性:当施加外部力时,材料的变形会导致施加力的减小,而非增大。这种材料是由周期性排列的元素构成,当施加载荷时会产生弹性不稳定性,从而展现出负刚度的行为,这让它在能量吸收及其他机械特性上脱颖而出。
负热膨胀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是正、负或零,这种材料经常包含了大量的空隙,使其能够在面对温度变化时展现出相当大的可调性。而这一特性对于改进光学、声学或震动控制系统非常有帮助。
这类机械超材料经过精心设计的内部微结构,使其在重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这种材料通常表现出极高的强度与低密度比,让其在多种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相较于普通材料在拉伸时会向施力方向扩张,某些机械超材料可以设计成在受拉时反向收缩,这简直与人们对机械材料的基本认知相悖。此外,这些负体模量材料在遭受压力时会选择扩张,这使得它们在音频或声波传播上的应用变得无限可能。
随着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机械超材料不仅具备纯机械性能,还结合了电子元件,使其具备可编程的响应能力。这让机械超材料不仅能在静态状态下展现奇特性能,还可以在动态情况下作出智能反应。
随着对机械超材料性能及应用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特别是在自动感知及能量收集方面。这些材料将能与环境进行互动,调整其反应以最佳化其表现,甚至可能将自身的智力纳入其中。
未来的机械超材料将有可能具备类似复杂生物体的认知能力,能在环境变化中进行感知、自我供电,乃至进行信息处理。
机械超材料的生态系统正在迅速演变,那么,未来这些材料将如何改变我们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