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艾尔比(Lili Elbe),本名艾纳·维根(Einar Wegener),是丹麦画家及早期跨性别女性之一,也是最早接受性别确认手术的先驱。她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性别转换,还涉及艺术、自我认同与追寻真实自我的内心挣扎。艾尔比的生活与画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她的艺术成为自我发现之旅的一部分。
莉莉·艾尔比于1882年出生于丹麦的维耶莱,从小便展现出色的艺术才能。她的父母,商人莫根斯·威根(Mogens Wilhelm Wegener)和安妮·玛丽·托姆森(Ane Marie Thomsen),为她的艺术梦想提供了支持。艾尔比于皇家丹麦艺术学院的学习期间,遇见了未来的妻子,画家格尔达·戈特利布(Gerda Gottlieb)。
“艺术是我生命中唯一的真实,自我发现的开始,让我面对内心的挣扎。”
格尔达与莉莉之间的婚姻是她艺术生涯的重要基石。格尔达的画作中,经常出现莉莉的形象,艾尔比成为她作品中的灵感来源。两人一起旅行,探索法国及义大利等地,莉莉的画风逐渐成熟,并在艺术界小有名气。她的作品如《海岸景观》(Costal View from France)与《凡尔赛花园的观景》(View from the Garden of Versailles)皆展现了她对自然美的独特诠释。
随着时间的推进,莉莉的内心越发渴望表达自己真正的性别认同。她开始穿着女性衣物,这不仅是对社会角色的挑战,也是对自身认同的探索。莉莉逐渐接受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并以莉莉的名字在巴黎的社交圈中出现。
“在画布上,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自我的空间,这比任何社会角色都来得重要。”
1930年,莉莉前往德国进行性别确认手术,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争议性及实验性的。手术过程充满挑战,但她心中的希望更强烈。在这段时间,莉莉与格尔达的婚姻逐渐走向终结,因为两人对于彼此的爱与生活选择逐渐分开。
莉莉·艾尔比在经历了四次手术之后,她的身体无法承受各种并发症,最终于1931年去世。尽管如此,她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她的生活被多部作品改编,包括2015年的电影《丹麦女孩》与2023年首演的歌剧《莉莉·艾尔比》。这些创作不仅传承了她的经历,也引发了社会对性别认同及跨性别议题的关注。
“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莉莉·艾尔比以她的艺术与勇气,在画布上和生活中展现了自我认同的旅程。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在探索真正的自我时,艺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对未来,我们是否能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真实自我,并尊重他人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