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外科领域,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且受欢迎的选择,特别是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开心手术的改变。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简称MICS CABG)使用少数小切口进行,成功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与恢复时间,对于许多高危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希望。
微创技术不仅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同时也改善了术后的恢复质量。
MICS CABG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的心脏手术,通常在4至7公分的范围内进行。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使用特殊的器具来稳定及定位心脏,以便进行必要的搭桥手术。这项技术避免了传统手术中所需的胸骨切开,能够大幅减少术后的疼痛及恢复时间,并降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MICS CABG已经被证实可以安全地进行于多血管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一项2024年由Amin等人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分析,微创心脏手术在住院时长及术后疼痛方面显示出显著改善,尽管在全因死亡率或需要输血人数上并未有明显差异。
MICS CABG的手术过程相对简单,主要透过一个位于第四肋间的5至7公分切口进行。医生会在切口中使用软组织折射器来增加视野及操作的便利性。在部分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在第五肋间进行切口。这种手术方式被称为「无碰触技术」(no-touch technique),这意味着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让心脏停止跳动。
MICS CABG被认为是一个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提供与传统CABG相当的生存率。
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大部分病人可以在几周内恢复到日常生活。医生通常会在术后使用麻醉止痛泵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并于出院前移除引流管。手术后,病人被鼓励尽量活动以促进更快恢复。
微创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缩短了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选择微创心脏手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这种手术方式本身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意味着术后疼痛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其次,不需要拆除胸骨,大幅提升了恢复的质量。此外,患者往往会享有更好的外观效果,因为微创手术只留下小型切口,而不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
根据研究显示,微创心脏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的住院天数,并显著降低重症监护病房的使用时间,帮助患者在术后更快地回到生活轨道。可见,微创心脏手术不仅对病人的身体创痛影响轻微,亦在心理上提供了极大的舒适感。
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微创心脏手术有望成为未来心脏外科的主流选择。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潜力愈来愈被认可。许多研究报告中提及,这种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产生的良好结果,使它成为心脏病患者的首选之一。对于许多原本无法进行传统手术的病人来说,微创手术无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未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及医疗器材的进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如何影响心脏病治疗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