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卡特威特(Nancy Cartwright),现年65岁,是一位以配音闻名的美国女演员,她的代表作无疑是《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中的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在这部经典的卡通中,卡特威特的声音不仅为巴特赋予了个性,还为多个其他角色注入了生命力,对于观众来说,她的声音几乎就是整个系列的代名词。
卡特威特曾表示:“我认为声音演出是无形的表演,透过音色诠释角色的情感。”
卡特威特于1957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作为六个孩子中的第四个,她在家庭中自小显示出对声音的敏感度和热情。她的表演天赋在小学时期开始嵌入心中,凭借对朗读的热爱,她在四年级时赢得了学校的演讲比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卡特威特持续磨练着自己的声音表演技巧,并跟随配音界的巨擘达斯·巴特勒(Daws Butler)学习。对她而言,这段经历无疑具有转折意义。
她回忆道:“每个星期天,我会搭公车去他的家接受指导。他不仅是我的导师,还成为了我生命中重要的支持者。”
在进入好莱坞之前,卡特威特在俄亥俄大学获得了一份奖学金,但最终她选择转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为她希望更接近好莱坞。 1978年9月17日,她怀着沉重的心情,搬到了洛杉矶,开始了自己的配音生涯。
卡特威特的职业生涯最初的亮点之一是为电视动画《富贵小子》(Richie Rich)配音,随后她又参加了1978年的《玛莉安·罗斯·怀特》(Marian Rose White) 。不过,她真正的成名是在1987年,当时她参加了《特雷西·乌尔曼秀》(The Tracey Ullman Show)的配音试镜。
原本她希望能为角色莉莎·辛普森(Lisa Simpson)配音,但当她看到巴特这个角色时,立刻对其性格的颠覆感产生兴趣。因此,她决定尝试巴特的配音。
卡特威特描述巴特的声音特质为:“狡猾、不学无术的,对学校怀有厌恶。这是个聪明又调皮的角色。”
让她倍感惊讶的是,系列的创始人马特·格罗宁(Matt Groening)对她的配音表现赞誉有加,立即给予了她这个角色的合约。 1990年和1991年,巴特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巴特热潮」(Bartmania),以至于他的形象成为了超越卡通的文化符号。然而,卡特威特本人在公众眼中却并不知名,这使得她能够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投入表演。
除了巴特,卡特威特在《辛普森家庭》中还为许多角色配音,包括拉尔夫·维金(Ralph Wiggum)、尼尔森·蒙兹(Nelson Muntz)和马戈·谢尔曼(Margo Sherman)等,这些角色各具特色,展现了她的声音多样性。
她的配音生涯不仅限于《辛普森家庭》,卡特威特还为《小鬼当家》的查基(Chuckie)以及《金龟子》(Kim Possible)中的露夫斯(Rufus)进行了配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卡特威特的配音技术也在持续进步,面对每个新角色,她都会用心研究,让角色的声音动态与特性更加贴合。例如,为了掌握露夫斯的声音,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模拟鼹鼠的各种叫声。她称两个角色中最具挑战性的便是露夫斯和查基。
卡特威特因其杰出的表现屡获殊荣。 1992年,她因为在《辛普森家庭》中表现出的非凡才能,荣获了艾美奖。而在1995年则以优秀配音表现获得安妮奖。
在卡特威特的眼中,声音演出犹如贴近灵魂的艺术,“每个角色都让我有机会探索不同的人格与情感。”
许多观众很难将巴特这个形象和其女性配音者连结起来,而这一点也使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神秘感。尽管如此,卡特威特的天赋和努力让她无疑成为了配音界的传奇人物。
卡特威特不仅在配音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还积极参与多种慈善事业及创业。她于2001年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SportsBlast」,并创作了网路动画《凯莉家族》(The Kellys),其内容主要围绕赛车主题。最近,她又推出了电影《寻找费里尼》(In Search of Fellini),使她的故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卡特威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坚持梦想与不断追求自我的过程可以为人生带来无限可能。到底,这样的追寻对于每一位怀抱梦想的人来说,是不是带来了新的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