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的污染问题正日益加剧,直接影响了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以及依赖此河流进行食物和消遣活动的人群。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化学废物及农业径流所导致的硝酸盐(NO−3)超标。该水域覆盖了美国48个州中的约40%,而在这片区域内,10个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州中有7个均位于此地。
在环境中,氮会经历氮循环,这使得氮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包括氮气(N2
)、硝酸盐(NO3−
)以及氨(NH3
)。这一过程涉及固定化、脱氨、硝化和反硝化等不同步骤。氮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在氮循环过程中的形式,而是各种形式的氮的整体浓度。
当某些形式的氮过量时,环境负面影响便会随之而来。美国环保署规定,饮用水和地表水中硝酸盐的最大浓度为10毫克/升。一旦硝酸盐过量,就可能造成所谓的「死区」。这类区域内氧气浓度低,会导致水中生物的窒息死亡。在密西西比河口,这样的死区便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NOAA的预测,2016年海湾的死区将达到约5898平方英里,硝酸盐流量达到14.6万公吨。
自20世纪初以来,硝酸盐浓度显著上升,涨幅达2到5倍。而其中,超过52%的氮浓度来自于大豆和玉米的生产。
为了有效监测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和影响,需要准确的浓度量测。使用「基于时间、流量及季节的加权回归」(WRTDS)方法来估算浓度,这一方法的公式如下:
ln(c) = β0 + β1*t + β2*ln(Q) + β3*sin(2πt) + β4*cos(2πt) + ε
其中,c
为硝酸盐浓度,β0
、β1
、β2
、β3< /code>及
β4
则为拟合系数,t
为时间,Q
为日均流量,ε
为来自其他源的意外变异性。
这一校准曲线每日生成并与前一天的曲线进行比较,但因水流量的日变化,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地使用模式显著减少了土壤中可用氮的量,并大部分存在于硝酸盐的形式。这些硝酸盐透过农业措施如使用排水系统渗透进入地下水,最终流入地表水。某些地区的硝酸盐浓度已接近饮用水的法定上限,EPA也已宣告该河中的鱼类不适合食用。
研究从1980年到2010年的数据显示,密西西比河在老河流出口通道上游进行的观测,硝酸盐浓度保持稳定,但良过2000至2010年期间却上升了12%。
这些氮的来源仍然不明,而有些区域的硝酸盐浓度上升而其他区域却下降的原因尚未解开。然而,研究显示,秋冬季的浓度普遍高于春夏季。这一整体上升的趋势,使得科学家们认为密西西比河口的死区正在扩大。
一种可能降低硝酸盐浓度的办法是重建相关的生态环境。草类与作物缓冲区、森林缓冲区都被证明能有效减少过量硝酸盐的积累。植物取走的氮可以减少水中硝酸盐的浓度,但迅速消失的湿地却是其自然屏障。
为了减少至少40%的硝酸盐浓度,需要重建22,00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个任务的实现极为艰难,因为未来的需求是过去10年湿地复育总量的65倍。
改变农业实践也可以成为解决硝酸盐问题的途径。比如,采用条带耕作与冬季覆土作物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硝酸盐的渗漏。
面对越来越恶化的水质问题,人类该如何重新平衡我们的农业实践与环境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