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的魅力:为何1818年的《地狱辞典》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1818年,《地狱辞典》的出版标志着一部令人瞩目的著作诞生。在这部由雅克·科林·德·普兰西(Jacques Collin de Plancy)撰写的书籍中,详细记载了各式各样的恶魔,并以层级结构展现其神秘而复杂的世界。此书不仅是一部民俗学和神秘学的参考书,还反映了19世纪初期对巫术和超自然现象的热门关注。

1822年的一篇评论指出:“19世纪的逸闻或者故事、最近的趣事、不为人知的词语以及各种奇特的冒险,形成了当时习俗及思维的历史与过去世纪的对比。”< /p>

《地狱辞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它的首次出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经历了多次的再版和修改,最著名的版本无疑是1863年的版次,该版包含69幅由路易斯·勒布伦(Louis Le Breton)所绘的插图,生动描绘了各种恶魔的形象。这些插图中的许多后来也被纳入了S.L.麦克格雷戈·马瑟斯(S. L. MacGregor Mathers)所编辑的《所罗门之小钥匙》中,进一步传承了这些神秘形象。

德·普兰西本身对迷信的信念也是随着时间而变。起初,他受到伏尔泰(Voltaire)的影响而持怀疑态度,甚至在书中安慰当时的人们,声明地狱的惩罚并非绝对。书中提到:“否认死后的痛苦和奖赏,就是否认上帝的存在;既然上帝存在,那必然如此。”这句话意图引导世人对信仰的思考,而他的这种理性主义在1830年后却逐渐被信仰取代。作为一位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德·普兰西的改变令他的支持者感到困惑。

德·普兰西认为,许多以往的目录作品不过是“更或少有序的想像”。他在1863年的最后一版中强调恶魔的存在,并尝试用天主教的神学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在他的作品中,德·普兰西展现了他在理性、信仰与无证的信念之间的摇摆。例如,他承认手相术(chiromancy)的有效性,却拒绝卡片占卜(cartomancy),他曾写道:“手相术,尤其是面相,至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们从与区分及特征有关的迹象中得出预测;所谓的自然之产。相对而言,卡片这种人造物品,既不晓得未来,也无法得知当前或过去。”

这一切在德·普兰西的著作中形成了堪与分析的矛盾,他的求知欲与对超自然的敬畏交融在一起。对于19世纪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恶魔与超自然的揭露,也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一次强烈反思。

书的封面在1826年的版本中写道:“地狱辞典,或是一部关于与地狱相关的生物、角色、书籍、行为及其原因的普遍图书。”

这部作品在不同的版本中内容些许差异,但其对于灵异学和恶魔学的探讨始终让人好奇。能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这本书受到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无论是信仰主义者与怀疑论者之间的辩论,还是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探索,无不激起无数读者的兴趣与好奇。

  • 1818年:首次出版
  • 1825年:第二版
  • 1826年:第二版的再版
  • 1844年:第三版
  • 1845年:第四版
  • 1853年:第五版
  • 1863年:第六版,路易斯·勒布伦插图

如今,阅读《地狱辞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人类自古以来对超自然现象理解与探索的再思考。这部书籍究竟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于恶魔的认识,并在现代文化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Trending Knowledge

手相学与占卜的较量:德·普朗西究竟为何青睐前者而反对后者?
在探索神秘学的领域中,手相学和占卜常常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预知未来的方法。法国神秘学家德·普朗西(Jacques Collin de Plancy)在他的著作中,明确表达了对手相学的支持,而对占卜持怀疑态度。究竟他为何对手相学情有独钟,并对占卜提出质疑?这可能与他对个体独特性及神秘学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联。 脚本
神秘插画的背后:路易·勒布伦如何塑造我们对恶魔的想像?
在1818年,雅克·科林·德·普朗西(Jacques Collin de Plancy)首次出版了《地狱词典》(Dictionnaire Infernal),这本书专注于恶魔学,详细描述了恶魔的等级和特征。这部作品是对当时人们对恶魔及其属性的想像的重要反映,而其后来的1863年版则更为人所知,因为其中包含了路易·勒布伦(Louis Le Breton)绘制的69幅插画,这些插画为
信仰的转变:德·普朗西是如何从怀疑论者变成热情的天主教徒?
德·普朗西(Jacques Collin de Plancy)的《地狱词典》(Dictionnaire Infernal)是关于恶魔学的重要著作,自1818年首次出版以来,历经多次修订。这本书详尽地描述了各种恶魔及其层级,展现了作者从怀疑到信仰的转变。 德·普朗西的《地狱词典》不仅是一本关于恶魔的编年史,其中还包含了广泛的迷信与神秘现象的记载。书中对超自然现象的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