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丢弃,不论是在生产、加工、分销、零售以及消费的过程中,食物的浪费现象无处不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2021年的一项综合分析显示,食物浪费不仅是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食物浪费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3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所有国家的排放总量中的8%-10%。
根据分析,共有931万吨的食物被浪费,其中61%来自家庭,26%来自餐饮服务,13%来自零售。食物浪费的影响不仅限于环境,还关乎全球粮食安全,因此如何减少食物浪费至关重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3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全球每人食品浪费减半,并减少生产和供应链中的食品损失,包括收获后损失。
食物浪费和损失不仅对气候变化造成直接影响,还涉及土地使用、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当食物浪费发生时,相关的土地、水资源及其他生态资源也随之损失。减少食物浪费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源头开始,通过提高业界意识及消费者的教育来实现。在无法避免浪费的情况下,祭出最上优先的循环使用和其他方法来尽量减少浪费的发生。
食物废物的处理方案中,食物捐赠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然后依序为饲料、资源回收,及最后的填埋处理,后者是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食物浪费所造成的关闭能量浪费相当于每人每天1144千卡的能量损失。这使得应对粮食不足及粮食安全的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各国政府和组织正努力推动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对食品获利分配的不平等研究。食物浪费的全局性和严重性,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处理这一议题。
食物浪费的定义因组织而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认为食物损失和浪费是食物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数量的降低,而这一过程在生产、加工和消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此外,美国环境保护局将食物浪费分为三个类别:多余的食物、食物浪费和食物损失,这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食物浪费的各种形式。
食物损失发生于收获到销售的过程,而食物浪费则发生在零售和消费层面。
不同的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在食物浪费的定义和处理方法上持有不同见解。这不仅让数据比较变得困难,也对全球减少食物浪费的努力造成困扰。在欧盟,食物浪费被定义为任何旨在赠予人类的物质,但被丢弃或计划丢弃的产品。而在美国,食物浪费则包括了未吃过的食物和食品准备过程中的废弃物。
研究发现,如果全球能够更高效地使用人类可食用的食物,则有可能使多达3.5亿人受益。这一事实显示,透过重新分配食物,我们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改变许多人的生活。而这一切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从每个环节做起。
如果我们能消除食物浪费所造成的资源损失,那么我们将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对食物的管理与利用迫在眉睫。每个人都能从中担任角色,无论是选择不浪费食物,参与社区的食物分享活动,或是支持减少浪费的政策。至关重要的是,这场针对食物浪费的战斗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谁能够在这个巨大的挑战中,成为改变的催化剂,推动社会走向可持续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