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肥胖不仅是多余脂肪的问题,它实际上还可能掩盖一种更隐秘的健康威胁:肌肉流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肌少症(sarcopenia),特别是在老年人口中更为显著。肌少症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或身体不活动而导致的骨骼肌质量、质量及力量的退化性丧失。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状况,与肥胖并存时,可能会造成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流失速度加快,特别是在大腿前侧和腹部肌肉区域。许多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显示尽管体重下降,但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却显示出体脂比例上升,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的肌肉质量却在悄然流失。
肌少症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运动不足,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大大增加跌倒、骨折及残疾的风险。
肌少症的成因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激素变化、身体不活动、年龄相关的肌肉变化、营养不良以及神经退行性变化。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对于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效率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
运动缺乏被认为是肌少症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适当的运动能有效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
虽然目前尚未有公认的肌少症诊断标准,但在2016年,肌少症已被指定为ICD-10代码(M62.84),承认其作为一种病态的状态。一些国际组织提出了多种诊断标准,通常基于肌肉量、肌力和身体表现。
多项研究指出,运动仍然是对抗肌少症的主要干预措施。特别是抗阻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体力表现和肌肉力量。此外,运动能增加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提升肌肉的整体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他们可能需要更高的膳食蛋白质以避免肌肉萎缩。专家团体通常建议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取量应提高到每公斤体重1.0至1.2克,以促进肌肉合成。
肥胖可能会掩盖肌少症的存在,因为过多的脂肪会使得肌肉流失不易被察觉。这使得肥胖者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容易忽视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调体重管理的同时,也必须特别留意肌肉的健康。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肌少症将对公共健康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的功能性退化。
目前对肌少症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理解其原因及影响,以及探寻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是今后的重要课题。心血管健康、动作能力和整体生活质量均受到肌少症的影响,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综合上述,肌少症在肥胖的掩盖下悄然趋近,却往往被人忽视。在这个日益肥胖的社会中,你是否也考虑过保持肌肉质量的重要性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