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气体放电技术正逐渐变得重要与普及,尤其是在工业应用中。帕申定律作为气体放电的一个核心理论,为我们了解和利用气体放电提供了关键的依据。透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索帕申定律及其在大气压等离子体生成中的重要性。
大气压等离子体,即在与周围大气压相等的压力下形成的等离子体,无需真空设备便可进行治疗和加工。当施加于气体介质的直流电压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压时,放电便得以启动。这里的击穿电压与pd产品(p为气体压力,d为电极间距)的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帕申定律。
根据帕申定律,在一定范围内,气体的击穿电压预测有一个最小值,约为pd = 1-10 Torr cm。
这意味着,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为了实现实用的击穿电压,电极间距需要变得更小。在大气压下,帕申最小条件可以在不到一毫米的间隔下达成,而此时只需几百伏的直流电压即可实现气体的击穿。
大气压等离子体的技术意义在于,与低压等离子体或高压等离子体相比,无需反应容器来维持压力。根据不同的产生原理,这些等离子体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线,从而消除了用于产生部分真空的高成本腔体。
保持大气压等离子体需要高电压来实现气体击穿,并且会增加电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导致弧光和气体加热。
尽管可以避免低压等离子体的缺陷,但在大气压下维持等离子体仍需高电压以实现气体击穿。等离子体激发的各种形式包括:直流(DC)、低频激发、射频(RF)激发和微波激发。
在工业上具有显著意义的大气压等离子体通常通过直流激发(电弧)、交流激发(冠状放电、介质阻障放电、压电直接放电和等离子体喷流)及2.45 GHz的微波微等离子体生成。
通过高电压放电(5-15 kV, 10-100 kHz),产生一个脉冲电弧,通常用于激发过程气体,将其转换为等离子状态。这种等离子体通过喷流头传递到待处理材料的表面,喷流头的形状决定了束流的几何形状。
微波系统使用可输出高达200瓦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来产生电弧并生成等离子体。大多数解决方案运作于2.45 GHz,这项新技术提供了高效能的点火和操作,使得大气压等离子体在构造上仅为电极的顶部,这使得喷流装置的设计成为可能。
制造商利用等离子喷流进行激活和清洁塑料及金属表面,以准备进行粘合和涂漆。今日,透过将多个喷流排列成一排,已能对几米宽的薄材料进行处理。根据喷流的功率,等离子束的长度可达40 mm,处理宽度可达15 mm。
这种系统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线整合于现有的生产系统中。
这种技术的激活效果明显优于基于潜在的前处理方法(如冠状放电),并且可以无溶剂地在许多金属表面上施加防腐蚀层和粘附促进剂层,提供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
随着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不断增广,帕申定律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气体放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