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扣带皮质(PCC)位于扣带皮质的尾部,与前扣带皮质相对,是大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它被认为是「内心世界」的指挥中心,担负着多种与认知和情绪相关的功能。从结构上看,PCC是在大脑中一个特定区域的组成部分,与边缘系统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已经指出,PCC不仅在默认模式网络中是一个核心节点,还与大脑的其他多个网络进行通信。
「后扣带皮质的高功能连接性显示了其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PCC的定位和边界清晰,它位于扣带回的后部,与脑岛、底彼特的皮质等区域相邻。这个区域包括了Brodmann的第23和第31区,并具有少于六层的细胞结构,显示出它与新皮质和更原始的边缘结构的区别。
PCC的功能广泛,涉及情绪处理、记忆回忆和内部对话。在多项研究中,PCC在成功回忆个人经历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活性,尤其是在追溯情感强烈的自传式记忆时。
「研究显示当成功回忆自传式记忆时,后扣带皮质的活性显著增加。」
PCC作为默认模式网络的核心节点,其活动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在执行外部注意力任务时,PCC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在内部活动(如思考记忆)时则活性增强。这种内外部活动的切换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关键。
「后扣带皮质在调节内外部注意力方面发挥着趋势控制的作用。」
后扣带皮质的结构与功能异常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有密切关联。阿兹海默症患者常常表现出PCC的代谢下降,这被视为该病的早期迹象。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则与功能性异常相关,PCC的功能失调可能使得社交功能受到妨碍。
近来的研究显示,PCC在冥想过程中会减少活动,这一现象在进行内部思考时则会增强。这表明,PCC在心灵和认知的调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之,后扣带皮质作为大脑的「内心世界」指挥中心,其在情感、记忆、注意力及多种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值得研究者深入探索。随着对这一区域的了解加深,我们能否更清晰地揭示出自我意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