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排出(也被称作产后胎盘)是指在分娩后,胎盘从产道中排出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将婴儿分娩出来后,直到胎盘被排出为止,这段时期被称作分娩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管理可以采取主动方式,通过一些标准程序进行,或是采取期待的管理方式(也称为生理管理或被动管理),后者允许胎盘在不进行医疗协助的情况下自然排出。虽然并不常见,但在某些文化中,产后母亲会将胎盘保留下来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食用,这种做法称为人类胎盘食用。
随着胎儿下丘脑的成熟,促使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激活,开始透过两种激素机制引发分娩。这两种机制的最终途径都导致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这是一个促进胎盘分离的机械原因,因为子宫内部的变形和收缩变化导致胎盘的撕裂。
ACTH能够增强胎儿的皮质醇,透过两个机制来作用:它提高前列腺素F2α的水平,这使得孕酮的阻滞作用解除,并降低催产素受体的阈值,还增强放松素的表达,拉伸骨盆韧带;同时,ACTH增加胎儿滋养层的PTGS的表达,PTGS进而生产前列腺素E2,这是一个催化剂,促进pregnenolone 转化为C-19 类固醇,如雌激素。
当HPA轴被激活时,胎儿的后脑垂体开始增加催产素的生成,这促使母体的子宫平滑肌收缩。
在妊娠的第七个月,胎盘的MHC-I复合体在胎盘与母体之间的空间中增加,这降低了双核和三核细胞的数量。到了第九个月,子宫内膜由于滋养细胞巨细胞的减少而变薄,这使得内膜直接暴露于胎儿滋养层上皮。随着这种暴露以及母体MHC-I的增加,T-helper 1(Th1)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进入促进了滋养层细胞和子宫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胎盘的排出。
在分娩后,胎儿血液从胎盘中的回流停止,导致胎盘小叶的缩小和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胎膜分离。
主动管理通常涉及在出生后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夹闭脐带。
子宫收缩有助于胎盘的排出,这种收缩会减少胎盘的表面积,常常在其前后形成一个暂时性的血肿。使用药物来诱导这种收缩,通常是肌肉注射催产素。虽然使用农生产物(ergometrine)可能有恶心、呕吐和高血压的副作用,但使用催产素进行的母乳喂养可以刺激催产素的释放,从而增加子宫的张力。
控制性脐带牵引(CCT)是指在施加对抗压力的同时拉动脐带来帮助排出胎盘。这可能会让母体感到不适,且需要具备专业训练才能执行。过早的脐带牵引可能会在胎盘自然脱离之前将其拉出,导致出血的风险。
手动取出胎盘则是通过手动排出胎盘,通常需要麻醉或者更少见的,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进行。手指插入阴道及子宫颈,然后将胎盘从子宫壁上脱离并手动取出。
胎盘保留指的是胎盘在正常时间内未能排出。胎盘保留的风险包括出血和感染。如果胎盘在医院环境下30分钟内未能自行排出,且有中度出血的情况下,则可能需要手动取出胎盘。
在陆地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母亲都会咬断脐带并消耗胎盘,这主要是为了在分娩后促进子宫的收缩。随着科学研究的增进,我们逐渐理解了胎盘排出的重要性和影响。那么,对于每位母亲来说,认识促进胎盘排出的关键激素,是否也能帮助她们更好地准备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