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转换器是一种排气排放控制装置,它可以将内燃机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染物通过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转变为较少有毒的污染物。这项技术的使用大多集中于汽油或柴油驱动的内燃机,甚至一些煤油加热器和炉具也会采用此技术。
催化转换器的出现,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保法律的要求,促进了汽车运行时的排放控制措施。
催化转换器的最早形式,最早是在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当时仅有几千辆油车在公路上行驶,这些原型使用了镀铂、铂、钯的惰性粘土材料封闭于金属缸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催化转换器的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与改进。
催化转换器的核心组件包括支架、洗料及催化剂本身。支架大多由陶瓷单体组成,具有蜂窝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幅提高表面积。洗料主要用于将催化材料扩散至更大表面,通常由铝氧化物、二氧化钛或其它混合物制成。在催化剂材料方面,白金是最常见且活性最高的选择,另外钯和铂也被广泛使用。
催化转换器通常需要在400°C的高温下有效运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必须尽可能靠近发动机安装的原因。
两向催化转换器有两个主要功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以及将碳氢化合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类转换器多用于柴油引擎中,且在1981年前仍广泛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汽油引擎。
三向催化转换器则可额外控制氮氧化物(NOx)的排放,自1981年起成为美国和加拿大车辆排放控制的标准配置。它们可同时进行氮氧化物还原和碳、碳氢化合物与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进一步降低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从汽车的设计到运行,催化转换器的存在使得环保要求得以满足,同时降低了对气候的影响。
尽管催化转换器的功能强大,但在高负载运行条件下,催化转换器的效率会下降,这使得设计者面临技术挑战。为了防止过高的催化剂温度和不良化学反应,汽车的燃油系统通常需要精确调整,以保持最佳的空燃比。
在柴油引擎领域,最常见的催化转换器为柴油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它能有效转化柴油中的颗粒物和氢化合物,达到约90%的效率。此外,目前已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氨气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进一步提升排放控制效果。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现今的催化转换器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变暖的进程。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能如何在未来进一步优化这些排放减少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