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应用协议(WAP)是一种早已过时的技术标准,用于通过移动蜂窝网络访问信息。自1999年推出以来,WAP允许使用兼容移动设备的用户浏览新闻、天气和体育赛事等内容,这些内容由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专为移动设备的有限功能设计。在WAP推出之前,移动服务提供商对于提供互动数据服务的机会非常有限,但他们需要互动性来支持互联网和网页应用程序。尽管在推出时受到热捧,但WAP遭到了一些批评。然而,GPRS网络的引入,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改善了WAP的使用体验。 WAP内容是通过WAP浏览器访问的,这类似于标准的网页浏览器,但旨在阅读专门为WAP设计的页面,而不是HTML。
WAP内容以“卡片”的形式组织,这些卡片类似于HTML网页,是WAP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单位,每个都有自己的唯一URL。
WAP标准描述了一个协议套件或堆叠,允许WAP设备和软件与不同的网络技术(如GSM和IS-95,也称CDMA)之间的互操作性。套件中最低层的协议是无线数据报协议(WDP),它作为一个适配层,使每个数据网络在上层看起来像UDP,通过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
WAP网站是用WML编写的,这是一种标记语言,WAP以“甲板”的形式提供内容,甲板有多个卡片。
WAP的URL可以在地址栏中输入,类似于HTTP中的URL。 WAP设计旨在在带宽受限的网络中运行,通过在传输数据之前进行数据压缩来实现。
WAP Push被纳入规范,允许WAP内容以最小的用户干预推送到移动手持设备上。 WAP推送是一种特殊编码的信息,其中包括通往WAP地址的链接。
WAP推送的变体,即服务加载(SL),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显示WAP内容,无需用户互动。
在2002年,推出了重新设计的2.0版本。这个版本使用了简化的XHTML,并且支持端到端HTTP,摒弃了旧有的网关和自定义协议套件。
WAP论坛成立于1998年,由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合作建立。该论坛的目标主要是将多种无线技术统一为一个标准化的协议。 1999年,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 BV成为首个推出WAP网站的公司。
许多评论员对WAP的使用提出了诸多问题,指出其给用户带来了与非移动的互联网使用体验的巨大差距。
WAP的许多争议来自于其与传统网页的脱节,特别是在硬件和规格问题上。早期的WAP标准包含许多可选功能和不足的要求,导致兼容设备之间的实际行为差异很大。
WAP的最初设计旨在跨越不同的协议提供协议独立性。随着技术发展,WAP的设计过于复杂,而无法更简单直接地应对当时的需求。这使得WAP的使用者面临了更加多样化的配适问题。
虽然WAP在早期的移动互联网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逐渐被更新的标准所取代。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历史时,你是否会思考,未来的技术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