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定义是「一种自主的协会,成员自愿团结在一起,以共同拥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满足他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和愿望」。这种以成员为中心的经济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合作社的一部分。根据世界观察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全球有约十亿人参与至少一个合作社,这个数字无疑令人惊讶。
合作社通常由其成员民主控管,每位成员在选举董事会时享有一票的权利。
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包括:劳工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及生产者合作社等。劳工合作社由工作者拥有和管理,消费者合作社则由消费者拥有和管理。此外,还有农业合作社、购买合作社及混合合作社等。合作社在经济存活率方面也显示出极佳的韧性,根据英国的数据显示,劳工合作社在五年后的存活率达到80%,而其他经营型态的企业则仅有44%。
全球最大的劳工合作社,蒙德拉刚企业,自1956年以来持续运营,不仅展现了合作社的持续性,也彰显了社会责任的实践。合作社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积极回馈社区,其目标是提升社会福祉,改善成员的生活质量。
2013年,英国的零售合作社将6.9%的税前利润再投资到它们营运的社区,这一比例远高于竞争对手超市的2.4%。
随着数位时代的到来,自2002年以来,合作社开始使用.coop域名区分自己,并且在2014年宣布设立全球合作社标志,让消费者能够轻易识别这些遵守道德标准的商业模式。
合作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组织互助的早期历史。早在几个世纪前,部落便已经形成类似合作的结构,分配工作与资源以达到共同的利益。在19世纪时,英国发生了一场友善社会运动,这些团体推崇互助的原则,并被视为现代合作社运动的前身。
1844年,罗奇代尔公平先驱社会成立,通常被视为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范例,开创了现代合作社的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前的合作社已不仅是一种企业形态,更是全球各地社会运动的缩影。合作社坚信「一人一票」的运作原则,即使在决策过程中,所有成员的声音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为止,全球已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合作社,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的资料,主要可以分为消费者合作社、住房合作社、以及公用事业合作社等。
消费者合作社是由顾客经营的商业模式,成员共同拥有商店,并在主要决策时享有投票权。
例如,在美国,许多合作社成立于新政期间,目标是为农村地区提供电力和电话服务。这些合作社不仅是为了获利,更是在于提升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
合作社的运营目标不仅止于盈利,许多合作社在商业活动中融入社会责任。这些企业致力于在赚取收益的同时,回馈社区,并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作社更是成为经济民主的推动者。
在许多国家,合作社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社会政策的实践者。它们让普通人在经济运作中拥有了发声权,打破了传统资本主义下对财富与权力集中于少数的限制。
全球合作运动持续推进这种经济民主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的决策中,创造更加公正的未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作社,这个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那么,随着合作社的成长,未来的经济形态会如何演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