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历史上,转向系统的演变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动辅助转向系统的诞生,标志着汽车操控性和驾驶舒适性的显著提升。这一系统不仅简化了驾驶者的转向操作,还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设计和生产方式。
电动辅助转向系统使用电动马达提供转向辅助,根据驾驶情况自动调整辅助力度。
追溯到1903年,第一个电动辅助转向系统是在一辆哥伦比亚5吨卡车上安装的。这一创新让驾驶者在驾驶低速及停车时,能够轻松转动方向盘。它的发明者借助一台独立的电动马达,为驾驶者的转向提供了重大的辅助,减少了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所需的体力。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许多发明家和工程师为电动辅助转向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罗伯特·E·特维福德(Robert E. Twyford)便是其中之一。他在1900年申请的专利中,加入了一项机械辅助转向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良,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商业化。
电动辅助转向系统的引入,不仅提升了驾驶的易用性,还让驾驶者在高速行驶时获得更好的控制感。
1951年,克莱斯勒公司首次将电动辅助转向系统商业化,并在其克莱斯勒帝国(Chrysler Imperial)上推出,这标志着电动辅助转向技术的成熟。其中,佛特柴尔德(Francis W. Davis)在军事技术的推动下,对该系统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他加入到宾迪克斯(Bendix)等零部件制造商的合作,这一系统才能更快速地进入市场。
相比于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电动辅助转向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经济效益。这种系统不再需要庞大的液压装置,因此不仅减轻了车辆重量,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在1990年代,随着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汽车制造商如丰田、本田等开始在其新车型中广泛采用这一技术。
电动辅助转向系统能够根据驾驶者的需求自动调整辅助力度,让驾驶变得更加灵活。
2000年,电动变速比转向系统(VGS)在本田S2000上首次亮相,这标志着转向技术又一次的重要飞跃。透过快速调整转向比,驾驶者在不同速度下均能获得最佳操控体验。随后,丰田于2002年推出可变转向比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灵活性和控制感。
2023年,雷克萨斯(Lexus)推出了RZ 450e,该车型搭载了一种全新的「转向线控系统」,该系统取消了方向盘与车轮间的机械连接,显示了汽车转向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进步。这种系统的推出将会为未来的汽车设计带来深远的影响。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意味着驾驶者将获得更安全、更方便的驾驶体验。
从早期的纯机械系统到现今的电子辅助转向系统,电动辅助转向技术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与革新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的转向系统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以满足越来越高的驾驶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