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对于「原住民」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不同的国际组织、学者和原住民团体对于这一词汇的定义却各有不同,导致原住民的定义十分模糊且多样化。
「原住民族的定义并不仅仅依赖于历史背景,也跟文化差异、自我认同和土地关系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原住民」被视为在某个地域内自然生长的社会与文化群体。他们通常拥有特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并与该地域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根据统计,全球的原住民人口估计在2.5亿到6亿之间,遍布各大洲。
「统计显示全球原住民族群体的多样性超过5,000个,这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众所周知,原住民族群在其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内往往是少数群体,并且经历过其他群体,尤其是非原住民族的文化所带来的压迫与歧视。这种历史的、社会的背景构成了许多原住民族的认同感。虽然许多原住民族遭受过殖民地的侵略,但原住民的身份并不仅由西方殖民化决定。
除了自我认同外,许多原住民族的独特权利也在国际法中得到了明确的界定。例如,198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明确规定了原住民族的权利,包括对发展、土地、教育和健康的权利,并保障他们的习惯法。
「联合国于2007年通过的《原住民族权利宣言》进一步确认了原住民族的自我决定权和文化保护权。」
原住民族面临各种威胁,包括自主权的丧失、经济状况的恶化、语言和文化遗产的消逝,以及对传统资源的无法进入。在21世纪,原住民族团体和倡导者强调了对他们各项权利的违反,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原住民族的存在经常遭到忽视。
在文化上,「原住民」一词最早由欧洲人用来区分美洲的原住民族和奴役的非洲人。随着时间推进,这一词语的使用逐渐演变,尤其是在1970年代。当时,这一词语被用来联结跨国界的被殖民民族的经验与议题。
「在1970年代,'原住民族'的说法开始被用来描述在国际和国内立法中创造的法律类别。」
有研究指出,许多国际机构尚未对「原住民族」达成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秘书处的一项报告指出:「在'原住民族'概念中,当今的普遍观点是单一的定义并不是必要的,因为这样的定义无论是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对某些社会有意义,但对其他社会却未必成立。」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社会运动的兴起,对原住民族的认识更趋多元化。许多原住民族力量逐渐在国际上发声,推进保护文化遗产和权利的法规。不同的国际组织如世银和全球非政府组织等,均开始研究、讨论原住民族的概念与其在人权保护中的地位。
「世银指出,原住民族是有着深厚的联系于其土地与自然资源的社会文化群体。」
同时,许多学者也针对原住民族的定义进行了广泛讨论,指出这一名词存在的模糊性。另外,学者James Anaya所提出的「原住民是前侵略者居民的后裔」定义也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家对原住民的定义持保留态度,甚至不承认原住民族群的存在。例如在一些国家,已识别的少数民族可能会被重新分类为「山地部落」、「国家少数民族」等,这使得全球原住民族的有效识别愈发困难。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更为频繁,原住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特征又将如何被重新理解与定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