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自然宝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巴西的砍伐率曾是全球最高,自1970年以来,超过70万平方公里的雨林已经丧失。这不仅影响了亚马逊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迁的挑战。
“巴西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170亿美元,这是所有通过砍伐树木生产的商品成本的七倍。”
目前,根据官方数据,亚马逊雨林已经有729,000平方公里的面积被砍伐,这大约占总面积的17%。而在过去20年内,已有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失去森林覆盖。这种趋势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更造成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退化。
巴西政府曾期望在2020年前实现零净砍伐的目标,但至今仍未能如愿。原本富饶的亚马逊雨林,如今却成为热带森林快速消失的代名词,而国际社会也对此感到担忧。
自葡萄牙殖民时期开始,巴西的大西洋森林(Mata Atlântica)便受到猛烈的开发。在十六世纪时,因咖啡、甘蔗和牛肉的需求,这片森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砍伐压力。随着1950年代巴西开始大规模开发亚马逊盆地,这一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亚马逊,经由我们的意志与劳动影响下,将不再是世界的一个简单篇章,而是成为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篇章。”
不幸的是,这样的开发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的可持续性。根据报告,环境的恶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这一切都开始改变气候系统。
至今,巴西的砍伐活动主要受到牛只饲养、采矿、以及大豆生产等经济因素的驱动。内部经济的迅速扩张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道路)的建设,使得过去难以进入的地区变得容易触及,进而加剧了森林的砍伐。
“自1970年以来,已有91%的已砍伐土地用作牛只放牧。”
以牛只饲养为主的农业模式,把原本应用于保护森林的资源转向了更具短期利益的经济活动。这造成了土壤劣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
虽然巴西的伐木活动在名义上都是合法的,但实际上,约有60%至80%的伐木业务是非法进行的。这代表着超过70%的木材是未经授权而采伐,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危机。
“每砍伐一棵树,会有5至10棵树受到连累。”
这些非法的伐木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若不加以限制,将无法摆脱破坏的漩涡。
小型农场主占了巴西砍伐的30%,但是他们的生产方式大多是以短期利润为目的,并未考虑到长期可持续的农业模式。然而,这些小农民也面临着市场波动和环境变化的考验,经常需要开垦新的土地以维持生计。
目前,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状况持续恶化,导致的后果对全球气候变层毁灭性影响不容忽视。专家预测,若继续以现有的发展模式发展,将可能使得这化身为干旱的沙漠,生态系统再无法恢复。
我们应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这个地球最宝贵的资源,亚马逊雨林的未来又该如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