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是一类正链单股RNA病毒,与几种人类和哺乳动物疾病有关。这类病毒的命名源于其透过肠道的传播途径。 “肠道”一词指的是肠道。根据抗体中和测试的血清学研究,已经区分出71种人类肠病毒型别,而几个基因型变异体也在多个血清型内部被定义。
这些病毒根据其在人类和动物中的病因学,最初被分为四组:脊髓灰质炎病毒、科克沙基A病毒(CA)、科克沙基B病毒(CB)以及肠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也意识到这些病毒的生物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重叠。
全世界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受到肠病毒的影响,特别是在呼吸道分泌物(如口水、痰或鼻黏液)和病人的粪便中经常能发现这些病毒。
脊髓灰质炎曾经是由肠病毒引起的最重要疾病。根据最新的研究,有81种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和3种脊髓灰质炎肠病毒能够导致人类生病。非脊髓灰质炎的81种型别中,包括22种科克沙基A病毒、6种科克沙基B病毒、28种肠病毒以及25种其他类肠病毒。
肠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的庞大家族——腺病毒科,其特征是单一的正链基因组RNA。所有肠病毒的基因组约有7500个碱基,且因其低保真度的复制和频繁重组而拥有高突变率。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基因组以无帽依赖的方式翻译成单一的聚蛋白,随后由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处理成结构性衣壳蛋白和主要参与病毒复制的非结构性蛋白。
在肠病毒的进化中,RNA重组被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及其遗传架构的塑造源。这一现象导致科学家们对疫苗接种策略产生担忧。
肠病毒组包括多个型别。肠病毒A包括科克沙基病毒A2、A3、A4等,并且科克沙基A16病毒可导致人类手足口病。肠病毒B则包括科克沙基B病毒,它们在全球流行,可能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等严重疾病。而肠病毒C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三个型别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人类的传染性极高,并且引起了重大公共卫生关注。
肠病毒的感染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包括轻度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
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常见感冒、脑膜炎、心肌炎等,部分患者可导致严重后果。根据估计,在美国,每年由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引起的感染数量高达1500万例,其中包括数万例住院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支持治疗,针对症状进行处理。
近期研究计划探讨肠病毒是否与某些自体免疫疾病(例如1型糖尿病)有关,并尝试厘清肠病毒在这些疾病中可能的致病机制。
许多研究者正在调查肠病毒与慢性疲劳症候群(ME/CFS)之间可能的联系,这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深入了解肠病毒的多样性及其引起的疾病,将有助于改善公共卫生策略及早期诊断。你是否曾经考虑过自己以及周遭人可能面临的肠病毒风险,并思考如何有效预防这些潜在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