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史上,很多人都会铭记苹果公司这个颠覆性企业的崛起。然而,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这段传奇的背后,曾有一位共同创办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退出,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与思索,他就是罗纳德·韦恩。
韦恩于1934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年轻时期,他在纽约市接受技术草图绘制的训练,随后在1956年移居加州。进入电子行业后,他于1976年与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现为苹果公司)。然而,这段事业的旅程对他而言,却是风的骤变。
「在我和这些产品设计的巨人们之间,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他们的阴影之中。」
只有短短的十二天后,他便选择了将自己所持有的10%股份以800美元(按2023年计算约4300美元)卖回给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这一瞬间的决定,让他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难以逃避「如果当时选择不一样会怎样」的思考。而在他接受1500美元以放弃所有的未来权益之后,便彻底与这家公司划清了界限。
韦恩为何要这么做?从他的生平来看,这个决定似乎根植于对于风险的厌恶和对过往失败的记忆。韦恩早年曾经创办过一家设计和制造投币式游戏机的公司,但在一年内便惨遭失败。他的经历让他对于新事业的风险有着更深的警觉。
「我真的相信苹果的企业会成功,但同时我也清楚会有重大的波折到来,而我无法承担这个风险。」
在与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之间的讨论过程中,韦恩曾作为「房间里的成年人」,为他们的争论搭建桥梁。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对未来的负责任感感到焦虑。他的想法也无法认同乔布斯所开的15,000美元的信用额度,因为这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金融风险。
随着苹果公司的蓬勃发展,韦恩的选择似乎让人心碎。尽管苹果于某一时刻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韦恩却认为如果留在苹果,自己可能会成为「坟墓里最富有的人」。他在回顾过去时表示:
「我可能会变成最富有的坟墓里的人。」
方式虽然错过了巨额财富的机会,但是韦恩的选择却可以被视为他内心平静的出路。在脱离苹果之后,他继续在各种电子公司工作,最终成为了一名退休的电子行业主管,并在晚年对于自己曾参与的科技发展有了一定的反思。
在2008年的纪录片《Welcome to Macintosh》中,韦恩回忆起了他与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早期经历,并于2011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内心的思绪无疑增添了苹果故事的复杂性。在诸多人生选择中,韦恩的故事提醒了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选择不仅关乎金钱,还关乎我们的内心意识。
在科技和商业的齐头并进中,我们常常被表面上的成功所迷惑,韦恩的故事却让我们反思: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是否也应该忠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