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达技术的世界里,我们通常听到的都是主动雷达(Active Radar),也就是那些透过发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系统。然而,另一种名为被动雷达(Passive Radar)的技术却鲜少被提及,却在背景中潜滋暗长。这种技术如何运作?为何它们如此神秘?
被动雷达技术是通过分析周围环境中的非合作性信号反射来检测和跟踪物体的系统。与传统的雷达系统不同,被动雷达并不具有专用的发射器,而是依赖第三方的信号来源,例如商业广播、通信信号等。
在这种系统中,接收器能够测量从发射器直接到达的信号和通过物体反射到达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经由这些信息,被动雷达能够计算出目标物体位于何处,甚至能够获得其速度和航向等资讯。
被动雷达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1935年,英国的罗伯特・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就利用BBC的短波发射器进行了首次的雷达试验,成功探测到位于12公里远的轰炸机。这个过程体现了被动雷达的原理,也让人重新审视空防技术的进步。
许多国家早在1930年代就已经在其空防网络中运用了双基地系统。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双基地雷达系统逐渐被单基地雷达系统所取代,使得被动雷达技术一度被遗忘。
随着数位技术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对被动雷达的关注重新浮现。透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师们现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多种广播信号。不少商业公司也开始研发被动雷达系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BAE系统等。
被动雷达技术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新一代防空系统的重要部分。
像许多新技术一样,被动雷达也有其优缺点。优点包括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少的操作和维护成本,以及隐蔽性强。然而,这项技术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依赖第三方信号,这给部署带来了挑战。
当前,对被动雷达系统的研究正在各国蓬勃发展,尤其是针对现代数字广播信号的利用。许多学术机构和军事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提升被动雷达的性能,以使其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现有的商业和学术系统正在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和挑战。
被动雷达技术或许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但它的潜力和应用范围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技术或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在这些看似过时的技术中,是否还有其他被低估的创新值得我们重新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