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史丹利·杰凡斯首次提出了目前被广泛认知的「杰凡斯悖论」。这一悖论意指,当技术进步使得某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时,理论上这应该会减少该资源的使用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使用成本的降低,反而可能导致该资源的需求增加,最终使用量不仅没有减少,还可能大幅增加。
「提升燃料效率通常会导致燃料使用量的增加,这与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
杰凡斯在他的著作《煤的问题》中,观察到英国的煤消耗量在詹姆斯·瓦特发明高效蒸汽机后急剧上升。瓦特的创新使煤成为更具成本效益的能源,导致蒸汽机在多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整体煤的消耗随之增加,尽管单位使用所需的煤量却有所下降。杰凡斯明确指出,燃料的经济使用并不意味着消耗的减少,反而是「真相的相反」。
当某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时,该资源的使用成本相对下降,相比于其带来的效益,使用该资源的成本变得更低。一般而言,成本的降低会刺激需求的增加,这被称为「回弹效应」。例如,当汽车的燃油效率提高时,车主往往会开车行驶更长的距离,从而增加对燃油的需求。
「提高使用效率造成的成本下降可能导致需求增加,这一点在经济学领域早已被深入研究。」
现代经济学家重拾了杰凡斯的理论,对其进行了全面再审。实际上,除了改善单一用途所需资源的量之外,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实际收入的增长,进而加速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会增强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此外,包括农业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同样存在「杰凡斯悖论」,在其中资源提高效率却导致了整体消耗量加大的情形。
尽管推动效率提升是当今许多政府的政策导向,但环境经济学家则担心这种策略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为了有效控制资源的使用,必须将效率提升与其他限制性政策相结合,例如施加绿色税或实施限排措施,以保持使用成本的稳定或提高。这样的政策措施能够有效抑制需求回弹效应的发生。
以农业为例,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理应可减少对土地的需求,但同时,这也使得农民更加有利可图,驱使他们将更多的土地转用于该作物的生产,最后可能导致土地使用的总量上升。
「当我们探讨资源效率提升的策略时,我们是否考虑了可能出现的需求回弹效应?」
从杰凡斯的观点来看,单靠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难以解决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路上,应用充分的政策工具来限制需求,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那么,在未来的资源管理中,我们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平衡点,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