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权」这个术语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在影响政治之上所扮演的角色,这种影响力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报导。这个术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传统的三个阶级:神职人员、贵族和平民。在很多欧洲语言中,「第四权」的使用同样存在,如德语的「Vierte Gewalt」、意大利语的「quarto potere」、西班牙语的「Cuarto poder」等,这些术语各自强调了政府权力的分立:立法、执行和司法。虽然有人将「第四权」的概念扩展到律师、英国王后配偶及其他社会阶层,但普遍来说,这个术语仍然主要指向新闻媒体及其监督和影响政府和社会其他分支的角色。
「在他们所有之上,坐着一个更为重要的第四权。」
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阶级是神职人员,拥有巨大的权力和社会影响力;第二阶级是贵族,拥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第三阶级则是平民,包含农民、商人以及不属于神职人员或贵族的中产阶级。即便日后出现的「第五权」,也即是指网路上的博主和社交媒体影响者,尽管其地位无法与前四者相提并论,但依然在不依赖传统媒体的情况下影响公共讨论与政治。
《牛津英语词典》指出,「第四权」一词的起源可能源自爱德蒙·伯克,他在1771年的英国议会辩论中提到过此词,涉及到对于英国下议院的新闻报导的开放性。在1840年,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其著作中报导了这句话,表明伯克曾经使用过这个术语。
「伯克说议会里有三个阶级;但在报导者的画廊里,有一个比它们都重要得多的第四权。」
这句话出现在卡莱尔的著作《英雄与英雄崇拜》中,这本书是对于社会的深入思考。如果伯克确实做出了这样的声明,那么他也许是在1840年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新闻报导的强大影响力。
在当今社会中,「第四权」的意义更为广泛,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一种代名词。随着数位媒体的兴起,许多新的声音和看法纷纷出现,这些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着传统媒体的既有地位。
「我们受制于新闻业。没有其他权能能够发挥同样的影响力。」
这在奥斯卡·王尔德的话语中表达得尤为明显,他对于当前新闻业的影响力表示严重关注。当前的关键在于,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其实与政府的依附更为密切?这使得「第四权」的讨论更加充满争议和挑战。
网路上的「第四权」正日益受到重视,尤以约恰伊·本克勒的观点为代表。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探讨了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非传统媒体,它们如何影响着传统报导。这种新型的「第四权」并不再是少数大型媒体机构的专利,而是由小型媒体、非营利组织以及学术单位组成的多元体系。
「它提供了对政府各分支机构的公共监督。」
这样的转变使得媒体参与变得更加开放,然而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质疑,包括这些新媒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不同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第四权」的意义也存在变化。早在1580年,米歇尔·德·蒙田就提到过一种「第四权」的法律专业人员,他们以不公正对待贫困的诉讼者。同样,亨利·菲尔丁在其作品中提到「第四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强大阻力,指的是庶民的力量。
究竟谁真正创造了「第四权」这个术语?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关于新闻媒体持续演变及其在当今社会角色的重要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