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位时代,数据安全性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一项关键需求。近几十年来,各种加密算法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进阶加密标准(AES)。从1977年推出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到2001年正式确立的AES,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涉及到对于安全性的全新思考。
进阶加密标准(AES)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于2001年制定的电子数据加密规范。
AES源于比利时的Rijndael加密演算法,这一演算法由两位比利时的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所开发。在经过一系列的评选过程中,AES最终被认定为最合适的选择,并于2001年11月26日正式宣布为美国联邦政府的加密标准。
AES使用对称密钥技术,这意味着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与DES相比,AES在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改进,包括支持更长的密钥长度(128位、192位和256位),以及在加密中使用更为复杂的结构来提升安全性。
AES被广泛认为是当前最安全的加密标准之一,并且是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唯一批准用于最高机密信息的公开可访问密码。
DES在推出时曾为数据加密设立了基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DES逐渐暴露出安全漏洞。 DES使用56位的密钥,而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对其进行暴力破解的可能性也增加。 AES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其支援的密钥长度使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AES的工作基于一种称为置换-置换网路(substitution-permutation network)的设计原则,这保证了其在软体和硬体中的高效性。 AES的加密过程分为多个步骤,其中包括如下几个重要步骤:
AddRoundKey
:每一轮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SubBytes
:使用查找表进行非线性的替换操作。 ShiftRows
:对行进行循环位移。 MixColumns
:将每列的数据进行混合以提升安全性。 AES的安全性经过多次检测,并获得了各界的认可。 NSA于2003年正式宣布,AES可用于保护机密信息。在AES的多种密钥长度下,均可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以保护非机密数据。
尽管目前对AES的攻击已经有所提出,但所有已知的攻击都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力,并且目前尚未找到可以有效破解AES的方式。
尽管AE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量子计算的兴起,未来可能会寻求新的加密标准来应对潜在威胁。许多专家开始考虑用于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后量子加密技术,但这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在数位时代,加密技术的演变至关重要。 AES的选择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更新,更是对数据安全性的一次深刻反思。透过此次标准的转变,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未来面对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