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公平的根本在于可获得的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具体包括财富、权力和地位。那些长期遭受这三个决定因素剥夺的个体,健康不平等会给他们带来显著的劣势,面对的健康结果往往更糟。在此背景下,「公平」的资源分配并不意味着简单形式上的「平等」,而是要基于个体的需求原则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身心社会福祉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本身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所有人权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健康问题需要与所有基本人权一同讨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定义,健康公平是「每个人都有公平和公正的机会达到最高健康水平的状态」。在性别、种族及经济社会地位方面,不同群体的健康结果和健康资源的可及性差异即是健康不平等的体现。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不公正之间有着明确的区别。前者是指即便在相同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下差异存在,而后者则是由于不公义的社会结构造成的健康差异。
社会经济地位是健康的强指标,也是健康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济落后会限制个体的健康能力,而金钱的缺乏会影响他们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在于就业方面,稳定的工作能减少贫困的风险,自然也提高了接触健康服务的机会。
「缺乏金融资本会妨碍维持良好健康的能力。」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健康资源的接触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更有可能接受必要的医疗。以中国为例,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许多乡村贫者失去了必要的医疗保险,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
经济不平等的增长与健康结果的恶化呈现正相关。许多研究显示,经济不平等的社会中,生命期待值、心理健康、药物滥用以及暴力相关的健康状况都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美国,尽管其医疗支出位居世界首位,却依然在生命期待上名列末段,显示出相对不平等的影响。
「相对不平等的状况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在国际、国内以及机构层面上均有显现。」
各州之间的经济相等性差异,对医疗获取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美国较平等的州,健康结果通常更为理想。
教育水平与医疗利用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缺乏健康教育会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认识疾病,降低了寻求医疗帮助的概率。研究表明,教育水平越高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更可能得到医疗照护,这直接影响了胎儿的健康结果。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疾病水平。」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进一步加剧了健康的不平等。在贫困社区,低收入家庭对健康资讯的获得往往有限,因此不易接受必要的医疗服务。
地理因素也可能限制某些群体对健康照护的可及性。例如,美国近80%的农村地区被认定为「医疗服务不足」地区。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专业人员明显不足,导致居民的健康结果普遍较差。
「农村社区的低生命预期和慢性病、高肥胖率形成了当前健康问题的重要部分。」
这些问题在疫情期间有所受到关注,但随后的改善仍需持续努力。
在种族问题上,许多国家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美国在历史上便深受此害,至今在医疗质量与保险覆盖程度上,白人与少数族裔依旧面临差异。研究指出,经济参与及保障水平不均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黑人与拉美裔婴儿的死亡率是其他族群的2到3倍。」
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前的健康差距,更加提醒我们认识到健康资源分配背后的深层因素。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健康不平等问题,如何才算是社会公平而有正义的健康资源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