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物理状况分类系统是评估病人在进行手术前健康状态的工具。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SA)于1963年建立的系统,患者依据其身体状态被划分为五个类别,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类别,总共六类。这些类别分别是:健康人,轻度系统性疾病,重度系统性疾病,对生命构成持续威胁的重度系统性疾病,预期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不会存活的病人,还有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取出用于捐赠。
如果手术是急诊情况,则会在身体状态分类后加上"E"(表示紧急),如"3E"。
例如,类别5通常是急诊情况,因此通常记录为"5E"。而类别"6E"并不存在,只作为类别"6"记录,因为脑死亡患者的器官取出总是紧急进行的。 ASA在1940年的原始定义是“手术程序,在外科医生的意见中,应毫不延迟地进行”,但现在的定义为“若延迟治疗将显著增加威胁病人生命或肢体的风险”。
这些定义每年在ASA相对价值指南中都有列出,但缺乏进一步定义这些类别的额外信息。有些牙科专业人员例如会将「功能限制」或「焦虑」纳入考量,但这在正式定义中并未提及,却在处理某些复杂病例时可能会很有帮助。不同的麻醉提供者经常会对同一病例给出不同的分级。一些麻醉医生现在提议,在ASA评分中加入一个「P」修饰符来表示妊娠。
尽管麻醉提供者使用这个尺度来指出病人在手术前的整体健康状况,但医院、律师事务所及其他医疗机构却可能将其误解为预测风险的标准。
为了预测操作风险,其他因素—如年龄、合并症的存在、手术的性质及范围、麻醉技术的选择、外科团队的能力(外科医生、麻醉提供者及辅助人员)、手术或麻醉的持续时间、设备的可用性、药物、血液、植入物及适当的术后护理—通常比ASA物理状况更为重要。
在1940至1941年间,ASA委托了三名医生(梅耶·萨克拉德、艾默里·罗文斯坦和艾凡·泰勒)研究、检查、实验并设计一套适用于麻醉数据收集和统计的系统。这是第一个由任何医疗专业尝试对风险进行分层的努力。虽然他们最初的任务是确定手术风险的预测因素,但他们迅速放弃了这个任务,因为这实在太难了。
他们主张,对于麻醉记录及未来麻醉剂或外科手术评估,最好仅根据病人的身体状态来进行分类与评分。
他们所提议的等级仅限于病人的术前状态,而不是手术程序或其他可能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他们希望全国各地的麻醉医生能够采用他们的“共同术语”,使统计比较病发率与死亡率的工作变得可能。最初的六点等级范畴从健康人(类别1)到有即将威胁生命的极端系统疾病者(类别4)。四个类别与现在的ASA 1至4类大致相符,这些类别在1963年首次发表。
当1963年目前的分类被发表时,对该系统进行了两项修改。首先,移除之前的类别5和6,增加了一类针对预期不会在24小时内存活的病人。其次,对于紧急情况的单独类别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对其他类别的“E”修饰符。第六类目前用于已被宣告脑死亡的器官捐赠者。萨克拉德提供了每一类病人的示例,以促进统一性。不幸的是,ASA事后并未为每个类别详细描述,使得混淆情形加剧。
随着ASA物理状况分类系统的广泛使用,这一系统在医疗界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在医疗研究中,患者的健康状态与手术结果之间的关联是否相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