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手术是一种胸腔手术,涉及对肺组织的修复或切除,适用于治疗从肺癌到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常见的手术包括解剖性和非解剖性切除、胸膜固定术及肺移植等。尽管肺部手术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但如今如视频辅助手术(VATS)等新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最早的肺部手术书面记录出自希波克拉底,他描述了一种通过引流处理胸腔脓肿的方法。随着1909年引入正压通气技术,胸腔手术变得更加可行,此技术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开胸操作中避免缺氧,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一技术目前与双腔气管插管相结合,隔离受影响肺部的通气。
20世纪进一步创新了多种新手术,如1933年Evarts Graham首次实施的肺全切除术。
在微创肺部手术方面,1910年由汉斯·克里斯蒂安·雅各比努斯开发的胸腔镜检查术为突破。胸腔镜检查术之后被外科医生用来执行不需要开胸的胸腔手术,然而,开胸术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进入胸膜腔。
在1940年代结核病化疗技术出现之前,这种疾病通过「塌陷疗法」治疗。这种方法旨在创造人工气胸,让受感染的肺部获得休息以限制感染扩散并加速愈合。不过,塌陷疗法的创伤性及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使其逐渐被淘汰。
肺癌可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较常见的一类,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对于I期到I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而IV期则主要是缓和治疗。
气胸,即塌陷肺,是指肺部之外的胸膜腔内积聚空气。根据病因,气胸可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自发性气胸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临床肺病的人群中,而后者则作为已有肺病的并发症而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导致气流阻塞的疾病,因此造成呼吸问题。 COPD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导致细胞内外的盐和水运动缺陷,可能在肺部等体内管道形成粘稠的粘液。
肺动脉高压通常由心脏到肺部的血管过高的压力造成。肺动脉的血管壁肌肉增厚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个明显特征,治疗方法包括氧疗和减少肿胀的药物,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
特发性肺纤维化会导致肺部纤维化,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该病的确切成因仍不完全清楚,但预防措施包括戒烟和适量运动等。常用的药物如pirfenidone和nintedanib主要用来降低肺部纤维化率,肺移植在某些情况下有效,但需要有健康的供体肺可用。
解剖性切除是指根据肺的叶或段解剖学进行的肺组织部分切除,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术前的评估包括通过胸部CT扫描和PET扫描进行癌症分期,随后评估肺活量和心脏功能,以确定可以安全去除的肺部组织量。切除后,会将支气管末端压力测试以检查有无漏气。
肺全切除是指切除整个肺部。由于此手术潜在的高并发症与死亡率,适应症仍有争议,然而,肺全切除术仍被用于大型和位于肺部中央的肿瘤。
叶切除是指切除五个肺叶中的一个,这是对于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手术技术根据切除的肺叶而有所不同,但大致流程相似。
段切除是指切除支气管肺段,通常涉及两个相邻段的切除。与叶切除相比,此程序在对于一级A期,肿瘤直径≤ 2 cm的患者有更高的存活率。
非解剖性切除是指不拘泥于肺叶或段解剖学进行的肺组织切除,常用于治疗各种肺部疾病。
楔形切除是指非解剖性地去除肺部一个小三角形组织的手术。此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有效性存在争议。
尽管肺部手术被认为是一类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各种副作用,但新技术如视频辅助手术(VATS)提供了微创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进步,外科医生能获得更高的精确度及三维视野,进一步改善了肺部手术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肺部手术的可能性无限,这是否意味着每位患者都可以获得量身订做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