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合物,或更准确地说,是内在导电聚合物(ICPs),这些有机聚合物可进行电流传导。这些化合物可以拥有金属导电性,或者作为半导体存在。导电聚合物的主要优势在于易于处理,主要通过分散来实现。此外,尽管导电聚合物在电性上提供了高导电性,但其机械性能却与其他商业聚合物有着显著差异。这些聚合物的电学特性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技术和先进的分散技术来精细调整。
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亨利·莱希比首次描述了聚苯胺,他注意到不同氧化状态下的颜色变化。
在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历程中,聚苯胺的首次描述只是一个开始。 1950年代,研究者报告了多环芳香化合物与卤素形成半导体的电荷转移复合盐。这一时期的研究使得聚合物的导电潜力获得了认可。
在1970年代初,科学家们证明了四硫富瓦烯的盐几乎显示出金属导电性,而1980年更是证明了超导现象。这些发现激发了对合成聚合物的广泛研究,特别是配位和氧化还原的操作对导电性质的影响。
当今,主要的导电聚合物类型包括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唑,及其共聚物等线性主骨架聚合物。聚(p-苯基烯)及其可溶性衍生物自然成为虽然较少研究但重要的导电聚合物。
聚(3-烷基硫酮)是目前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管的典型材料。
导电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数导电聚合物通过单环前驱物的氧化偶联来制备,这涉及到去氢反应。尽管一些聚合物的溶解度较低,导致合成过程中的挑战,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添加溶剂功能基团来提高可溶性的方法。
在合成的过程中,化学合成和电化学共聚合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电化学共聚合在制备高纯度产品方面具有优势,但其产量相对有限。
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源于几种过程。与传统聚合物(如聚乙烯)相比,导电聚合物拥有的共轭结构使得其价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这些共轭聚合物的电子带结构,在进行掺杂(如氧化或还原)时,可形成一维电子带,促使电子在这一带内的流动。
在不同程度的掺杂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可以增加几个数量级。
导电聚合物在抗静电材料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并已被用于商业显示器和电池中。文献表明它们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印刷电子电路、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致变色装置等领域同样具有前景。
新型纳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特别是在纳米纤维和纳米海绵形式中,能显著提高电容值。
电致发光是由电流刺激而产生的光发射,这种现象在导电聚合物中变得愈发重要,因为它可以用较低电压产生实用量的光,这使得有机LED和光学放大器的开发成为可能。
尽管导电聚合物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其氧化掺杂的需求造成了一些挑战。这类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这使得处理更为困难。
近期的重点在于有机光电二极管和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以PEDOT为例,这种聚合物正在多种商业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印刷电路板的生产。
当前的研究趋势显示,导电聚合物的潜力仍未被完全发掘,它们在未来的先进科技中有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类是否能够在这一领域持续推进,开启新的电导材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