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平面波导(CPW)是一种平面传输线,其利用印刷电路板技术来传输微波频率信号。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在印刷电路板中使用,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也常见其身影。早在1969年,程培文便发明了这种技术,目的是将非互易元件(如旋转器和隔离器)纳入平面传输线电路。
「共平面波导的设计让微波信号能在电介质基板和空气中传播,虽然基板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有效的运作。」
传统的共平面波导通常由一条印刷在电介质基板上的导电轨道及其两侧的回流导体组成,这些导体都位于基板的同一面上,确保了其共平面特性。而在导体下方的导体面也形成了对地面的一种共平面设计。这样的配置不仅能帮助信号的传递,还具备优良的磁场特性,尤其是在处理与旋转磁场相关的非互易设计时。
共平面波导在非互易的酝磁装置(如共振隔离器和差分相位偏移器)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装置依赖于微波信号对静磁化的磁性材料提供旋转的磁场。 CPW的设计可以在导体之间产生这样的旋转磁场,这让它们在固态物理的各种应用中变得至关重要。
「微波信号的磁场特性让共平面波导在研究非互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与酝磁体的相互作用。」
这些装置在设计上考虑到了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这样的配置能够提升性能。磁场的对称性在金属化平面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传输管道,从而显著改善了信号的传送效果。
共平面波导在固体量子计算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超导量子位的研究中。通过将微波光子与超导量子位相连接,研究人员能够在微观世界中探索量子现象。此外,共平面波导共振器是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的核心元素,它们能够强力耦合超导量子位,这种耦合的强度远超传统的方法。
「共平面共振器能极大地提升诱导强度,是量子计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利用低损耗的超导共平面波导共振器,研究人员在低温下的品质因数可以超过106,这在量子电路中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潜力。这样的技术不仅提升了量子位之间的耦合,还让多个量子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可行。
除了量子计算,共平面波导在固体物理研究中也可被用来研究磁共振,例如电子自旋共振光谱和磁子学等。这些共振器被用于了解高温超导薄膜的材料特性,并为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持。
随着固态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共平面波导的性能与应用范围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随着我们对量子世界理解的加深,共平面波导的潜能究竟能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