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年上映的喜剧剧情片《Carbon Copy》中,观众能见证到一场关于家庭、身份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探索。这部影片由米高舒茨(Michael Schultz)执导,并由RKO影业和Hemdale影业联合制作,随后由Avco Embassy Pictures发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部作品也是Denzel Washington的首部电影演出,不仅标志着他的影坛起步,也为RKO影业的重生崭露头角。
这部片子是RKO影业在经过多年的沉寂后,首次重返制作界的标志性作品。
故事围绕着一位17岁的非裔美国男孩罗杰·波特(Roger Porter),他来到加州圣马力诺找寻其生父华特·惠特尼(Walter Whitney)。华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却因为社会环境的压迫而感到无比的沮丧。他的家庭关系复杂,妻子和继女的冷漠对待,使得华特的生活充满压力,并持续掩藏着他身为犹太人的身份。
Walter的身份不仅是商人的角色,更是一位在家庭和社会压力下努力维持尊严的父亲。
罗杰的母亲已去世,承载着一段被隐藏的过去,这使得华特不情愿却不得不接受现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种族、认同与家庭的探讨。当华特试图将罗杰接纳为他的养子时,却遭遇了来自家庭和工作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片阵容坚强,包括乔治·西格尔(George Segal)饰演华特·惠特尼,苏珊·圣詹姆斯(Susan Saint James)饰演其妻子,杰克·华登(Jack Warden)则是他反派岳父的角色。令人瞩目的还有登场的丹齐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他的演出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与情感深度。
每位演员的表现都为剧情的展开提供了各自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华盛顿的角色在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arbon Copy》标志着RKO影业在23年的沉寂后的重生。该片的制作过程中,Hemdale影业和RKO共同合作,并获得了CBS的资金支持。影片的拍摄于1980年5月开始,并在洛杉矶的25个地点拍摄,展现了美国不同社会环境的多元。
制片方面对重重挑战,努力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呈现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
影片的初期评级为R,但经过上诉后降至PG,这一过程本身就反映了社会对于影像内容的监控与反思。
该片于1981年在洛杉矶首映,由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Walter Mondale)出席,并为一个公益活动筹款。后来影片于1983年发行VHS和激光光碟,2004年则推出DVD版本。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Shout! Factory透过MGM的授权以原宽银幕格式推出蓝光碟,将影迷的视听体验推向新的高度。
影片透过幽默和深刻的剧情反映了家庭及社会问题,引发了观众对于身份和种族的重新思考。
其实《Carbon Copy》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它传递的社会讯息,依然在今天的社会中引人深思。这部影片的成功,是否能够启示我们在面对身份与和解时,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