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变革和重建的故事,从苏联时期的简陋设施,到现代化的机场终端,这个机场见证了土库曼斯坦的发展与变迁。
土库曼的民航始于1927年,当时开通了查尔特祖与塔沙乌斯之间的航线。最初的航空器包括德国的四人座昂梦者F.13和苏联的卡林金K-4,这些机型让人们第一次体验了空中旅行的便利。
到1932年,随着新的苏联航空器如卡林金K-5和图波列夫ANT-9的引进,土库曼的航线网络开始逐步扩张。
1944年,土库曼的航空运输系统进一步提升,Li-2型航空器被投入使用,开通了从阿什哈巴德经巴库、阿斯特拉罕飞往莫斯科的航线。到1950年代,土库曼民航的机型陆续引入了TU-104、TU-114等机型,加强了与苏联其他主要城市的联系。
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后,与之相关的航空基础设施开始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1994年,新的现代机场终端启用,然而这座以第一任总统命名的机场设计却颇具争议。
在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的主导下,这座宏伟的控制塔建在跑道的错误一侧,甚至封锁了空管人员的视野。即便面对人员的警告,他依然坚持认为这看起来更好。
2013年,原始终端被拆除,而新的小型客运终端随即在2014年开放,提供了更好的通行便利,有助于承载日增的航空需求。
2012年,土库曼政府启动了对阿什哈巴德机场的重建计画,历经国际招标,土耳其建设公司Polimeks胜出,并于2016年开启了全新的机场终端。
新机场设计成为一只展翅飞翔的猎鹰,这一革命性的设计不仅改变了机场的面貌,更迎合了中国担保的「一带一路」发展。新机场每年可服务1400万乘客,并配备包括250,000吨货物处理能力的货运终端。
新机场的设施包括多个现代化的候机室、移民、海关、边境控制等服务,并拥有24小时的客户服务、人员及设施保障乘客的流畅通行。
随着土库曼斯坦的发展,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的未来充满潜力,现有设施不仅能够满足逐年增长的客流需求,还为本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如何平衡快速发展与可持续性是亟待探索的课题。
从苏联时期的航线到现在的巨型机场,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的历史映射了时代的转变,这也让人不禁思考,未来的土库曼斯坦,又将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