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是中美洲受HIV/AIDS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据估计,该国成人中的HIV感染率为1.5%。自1970年代末期,HIV首次进入洪都拉斯以来,这一疫情的演变对公共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引发社会、经济及文化上的挑战。
1998年,洪都拉斯公共卫生部门报告指出,HIV/AIDS的传播期间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初期。
1984年,第一例HIV/AIDS病例在洪都拉斯被确认,患者曾多次前往旧金山。随后的几年里,几位男性患者的病例曝光,标志着洪都拉斯HIV/AIDS疫情的早期阶段。到了1992年,洪都拉斯已经报告了100例HIV/AIDS患者,涵盖了几乎所有与HIV/AIDS相关的风险群体,显示疫情的广泛性及多样性。
「HIV/AIDS主要以异性恋方式传播,90%的新感染病例都与异性恋有关。」
随着疫情的蔓延,通过卖淫、注射毒品及其他途径,HIV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多重传播已成为常态。根据1998年的统计,洪都拉斯的HIV感染率在中美洲国家中最高,而到了2001年,洪都拉斯就拥有了60%的中美洲HIV/AIDS病例。
疫情的地理分布显示,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及圣佩德罗苏拉的感染率最高。尤其在圣佩德罗苏拉特大约14%至21%的人口感染HIV,这些数据显示该地是疫情的重灾区。北部沿海的加里富纳族群,感染率同样惊人,这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挑战之一。
「加里富纳族群的异性恋传播率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当,HIV的传播不仅受到性别的影响,经济、教育及社会地位皆是决定因素。」
由于性别不平等和缺乏性教育,女性的感染率逐年上升。根据UNAIDS的数据,洪都拉斯的性工作者及跨性别人士的HIV感染率高达11.9%和11.7%。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对HIV/AIDS疫情的社会认知及防治策略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1980年代末,洪都拉斯政府首次启动了对HIV/AIDS的防控措施,成立了全国艾滋病控制计画(PNS),意在改善健康基础设施和标准化治疗方案。通过与多个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洪都拉斯政府在1990年代实行了血液筛检,减少了因输血感染HIV的案例。
「2002年至2006年间,洪都拉斯政府将HIV/AIDS视为国家优先事项,旨在减少新感染病例。」
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HIV/AIDS的预防和治疗逐渐走上正轨,但挑战依然存在。在2013年,仍有一半的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状况毫不知情。
洪都拉斯于2002年才开始在公共医疗系统中提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虽然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支援ART的使用,但仍然有许多患者无法获得所需的药物和护理。
「尽管近年来的努力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但在2011年仍有87%的家庭面临食物不安全的问题,这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的脆弱性。」
洪都拉斯的社会运动逐渐增长,特别是在HIV/AIDS患者的权益方面。 Hondura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的成立,为感染者提供了发声的平台及保护权利的空间。这些运动推动了社会对疫情的关注与资源的分配。
面对未来,洪都拉斯是否能够克服HIV/AIDS疫情带来的挑战?这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