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英国人是指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或加勒比海的多民族英国人群体。这一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出现,主要为了描述来自英国西印度群岛的黑英国人,尤其是所谓的「温德鲁斯一代」及来自非洲的黑英国人。
如今大约3.7%的英国人口自我认同为黑色,这一比例相较于1991年的数字显著增加,而当时的数据仅显示1.63%的人口是黑色或黑英国人。尤其在英格兰的大城市中,黑英国人的比例更高,近120万居住在伦敦大区。「黑英国人」这个词在历史上曾承担了多重角色,既是种族标签,也是一种政治象征。
「黑英国人」一词通常用来指代来自英联邦的黑色人群,包括来自西非和南亚的后裔。例如,1979年成立的南霍尔黑姐妹会,专门为黑色女性提供支持,且所谓的「黑色」在当时通常包括了所有非白人。
许多组织,如黑色艺术联盟,也将「黑色」这一术语的使用范围扩大至拉美裔及所有的难民。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对种族歧视的抗争兴起,「黑色」这一术语也被用作对抗压迫的共同标签。
1991年的英国人口普查首次包含种族问题,而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英格兰和威尔斯的自我身份认同包括「黑非洲」、「黑加勒比」等选项。这样的细分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自身的背景,随着时间推移,「黑英国人」的定义正在不断演变。
早在古代,北非的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就在210年拜访过哈德良长城的记录中出现。此后,历史学者指出,在英国有关多元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其悠久的历史,包括可能的早期非洲血统的居民。
在7世纪的英格兰,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埋葬于肯特郡的少女,她的DNA显示有33%的西非血统。
16世纪时,随着贸易路线的开展,来自西非的黑人开始进入英国,尤其是伦敦出现了几个独立的小商业黑人,品味独具,受到当时社会的好奇与重视。
这呈现了英国社会对于黑人身份的模糊与包容。亨利八世的皇家随行中,一名黑色小号手的身影历久弥新,而英国贵族的好友们也热衷于拥有黑人侍从。
至17世纪,随着英国参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开始将黑人奴隶或自由人带回英国,加拿大与美国独立战争后,许多黑兵也被华丽地安置在伦敦。
尽管在英国的法律上奴隶制并不被认可,黑人仍大量存在,特别在与奴隶贸易密切相关的港口城市如利物浦和布里斯托。
随着社会的演进与文化的交流,黑英国人在音乐、艺术和运动领域的成就日渐突出,成为英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如今,许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荣耀与恢复黑人历史。
黑英国人寻找过去的根源,弥补文化缺失,并以此为基础迈向未来。
面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及社会议题的推动,黑英国人的身份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未来的共同文化建设。社会各界如何理解及支持黑英国人的历史与文化,将直接影响到多元社会未来的走向。您认为,这一群体在未来的英国社会中将担当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