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骨骼架构中,轴心骨架承担着关键性任务,它由头部及躯干的骨骼组成,支撑着整体结构。人类的轴心骨架由80块骨头组成,这其中包括颅骨、脊柱、肋骨及舌骨等。这些骨头不仅为我们的形态提供支撑,还保护着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
平坦的骨骼不仅能保护大脑,还同样能保护许多其他的重要器官。虽然这篇文章主要集中于人类的轴心骨架,但了解其进化脉络同样至关重要。这81块不同的骨头形成了身体的核心区域,并将盆骨与身体相连结,为附肢骨架提供了稳固的基础。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骨头会逐渐变弱,只有颅骨依然坚固,以保护大脑免受损伤。人类的轴心骨架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如下:
保护大脑、脊髓、心脏和肺部,同时也是动作肌肉的附着站。
人类颅骨可分为颅腔及面部骨骼。颅腔为大脑提供保护,并拥有一个称为颅顶的空间。颅骨由八块平面形状的骨头组成,它们在接触的关节(缝合)处拼接在一起。面部骨骼则有14块,形成颅骨的前下方部分。
颅骨的最重要部分包括下颚骨(mandible)、上颚骨(maxilla)、颧骨(zygomatic bone)和鼻骨(nasal bone)。
人类出生时颅骨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出生过程中会进行融合,使其更具弹性,方便在通过骨盆及生产通道时的顺利通过。这八块幼小的骨头最终会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仅有下颚骨保持独立。
肋骨由12对肋骨与一根胸骨组成,共计25块骨头。肋骨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心脏和肺部这些重要的内脏器官。肋骨呈现弯月形,一端圆润,一端平坦,与背部的胸椎相连,前面则与胸骨连接。
上七对肋骨透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正的肋骨」;第八到第十对肋骨称为「假的肋骨」,因为它们不直接与胸骨连接;而最后两根则称为「浮动肋骨」,它们并不连接到胸骨或其他肋骨上。
人类在出生时有33块独立的脊椎骨,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脊椎骨会逐渐融合,最终留下大约24块。这里的混淆来自于最底部的两块脊椎骨,骶骨和尾骨,这两者由多块小骨融合而成。而脊柱可分为五部分: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3到5块)。每一部分的结构设计均考虑到了人体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身体支撑和平衡。
「轴心」这个名词源自于「轴」的概念,意指这些骨头位于身体的中央「轴心」附近,构成了身体的骨架基础。
从颅骨到颜面骨,这22块骨头不仅塑造了我们的面容,还在保护和支持人体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骨头的设计与进化是否会对我们的未来人类生存产生深刻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