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联邦的组成以及其政治结构经历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该国与其地区的关系。从苏联的统治结构到今日的联邦体系,俄罗斯的联邦主体(即联邦组成部分)显示了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以及多样的自治权利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联邦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城市、自主州和自主区构成,这些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俄罗斯联邦的15个共和国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其地位和权力通常较其他地区要大。这些区域的内部法律和自治机构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在联邦的框架内运行。 19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各地区出现了分裂和独立的呼声,经历了所谓的“主权游行”。 1992年,俄罗斯地区签署了联邦条约,确立了各个主体的权力和职责,以及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
新宪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法律上的冲突,并确保地区的权利,同时引入了地方自治,并未授予苏联时代的独立权。
1993年通过的新宪法不仅废除了1989年的苏联体制,还明确了俄罗斯联邦的运作模式,对联邦主体的权限进行了限定,使其更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标准。不过,这一过程并非没有争议,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平衡问题上。
随着普京上任后的政策转向,联邦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增强,减少地方选举、修改税收分配等措施使得地区权力的自主性受到挑战。自2005年起,俄罗斯开始对部分地区进行合并,以期提高经济效益,这一过程在2008年完成前三个订单。
至2008年,俄罗斯联邦的组成从1993年的89个主体减少到83个,并在2014年后对克里米亚的并吞行动进行了的扩展,这使得当前的主体数量成为了85 。
尽管国际间对克里米亚的并吞不持承认态度,但俄罗斯却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其政治边界。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更是对四个乌克兰东部地区进行了军事并吞,这使得当地的政治局势愈加复杂。
进一步地,俄罗斯的政治语言和结构在国内多元文化中也随着时间而演变。各区域的自治权限和法律地位的差异反映了俄罗斯的历史与当地民族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运作。
然而,这一切变化背后,仍然有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俄罗斯的领土和内部结构将如何进一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