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值模拟的领域,完美匹配层(PML)的应用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这种人造吸收层专为波动方程设计,旨在模拟具有开放边界的问题,特别是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和有限元素法(FE)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ML 之所以与普通吸收材料区别开来,是因为它的设计目的是让从非PML介质入射到 PML 的波不会在界面上反射。
1994年,Berenger首创了完美匹配层的理念,原本针对的是马克士威方程。随着时间推移,该技术被不断重构,适用于多种波动方程,包括弹性动力学、线性欧拉方程、亥姆霍兹方程和孔隙弹性等。 Berenger 的原始公式化称为分裂场 PML,这意味着在 PML 区域内将电磁场分裂为两个非物理场。而后来的单轴 PML(UPML)则因其简易性和效率而受到广泛采用。
UPML 将 PML 描述为一种人造各向异性吸收材料。
这些不同的表述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更为优雅且一般化的方法:复数坐标的伸缩变换。这种观点让PML的派生能够涵盖不均质介质,例如波导,以及其他坐标系和波动方程。
为了一个向右传播的波来设计PML,波动方程中的某项变数移除,转化为∂/∂x → 1/(1 + iσ(x)/ω) * ∂/∂ x
,其中ω是角频率,σ为某个x的函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σ为正时,降低波的传播幅度,从而使其在接触 PML 时不再反射,而是以指数衰减的方式消失。
这种转换使得每当x依赖的形式为
e^ikx
时,都会导致波的衰减。
这种坐标变换可以保留在变换后的波动方程中,或与材料描述结合以形成UPML描述。 PML的吸收系数σ通常是频率依赖的,这意味着不同频率的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尽管 PML 在计算电磁学中被广泛应用且成为吸收边界技术的首选,它仍存在一些限制。在某些重要情况下,PML 可能无法有效工作,并导致无法避免的反射或指数增长。在计算机上离散波动方程后,会出现小幅度的数值反射,这是由于PML的设计只能针对精确的连续波动方程起效。
PML 输出通常需逐渐开启,其吸收系数σ通常会从零缓慢提升,以降低不必要的数值反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限制是当材料显现出“向后波”解时,PML的表现也会受到冲击。在一些负的折射率材料中,会出现不稳定情况,导致指数增长。虽然可以透过翻转σ的符号来解决此问题,但如果材料本身是频率依赖的,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一项技术,完美匹配层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了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仍需探讨和改进其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媒介和非均质结构时。这是否意味着PML的发展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