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不仅是身体组织的构建基石,还能提供能量。虽然其提供的热量密度与碳水化合物相若,但数据显示,人体对于蛋白质的需求关键在于其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链构成的聚合物,其中有九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的,以防止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造成健康问题。
这九种必需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相较之下,有五种氨基酸是人体能合成的。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六种氨基酸又被认为是有条件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主要用于生长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除了水,蛋白质是体内最为丰富的分子,无论是肌肉、器官或是皮肤,都能找到蛋白质的身影。当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这些氨基酸在细胞中用作多种生命所需的分子,包括核酸、酶、激素等。
在全球范围内,植物来源的蛋白质食品占了人均蛋白质供应的60%以上,而在北美地区,动物来源的食物则提供了约70%的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来源广泛,包括谷物、豆类、坚果、种子、肉类、乳制品、鱼类、蛋类、可食用昆虫以及海藻等。举例来说,某些谷物及谷类的蛋白质浓度均超过7%,如荞麦、燕麦及小米等。
测试食品中蛋白质浓度的传统方法包括Kjeldahl方法和Dumas方法,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总氮来评估蛋白质含量。尽管这些测试方法取得广泛认可,但仍然有关于植物来源蛋白质产品的正确转换因子的争论。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蛋白质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其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评估的策略包括生物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及粪便消化修正氨基酸得分(PDCAAS)。
根据美国及加拿大的饮食参考摄入指引,19至70岁的女性应每天摄取大约46克的蛋白质,而男性则约56克。这些建议是在考虑生活方式及活动量之后得出的。
运动员及活跃人士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往往较一般人要高,部分研究建议应提升蛋白质摄取至1.2至2.0克/kg体重,以助于肌肉修复及能量补充。
不过,关于蛋白质的饮食建议仍略有分歧,许多医疗专业人士对于长期高蛋白饮食的风险持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群体,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于过敏人群,在摄取蛋白质上也需谨慎。
对于许多人来说,通过均衡饮食即可满足蛋白质需求,而无需额外的蛋白质补充剂。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各种种类的蛋白质补充剂,这究竟是提供了健康的便利,还是造成了过度依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