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是现存八种海豚中的一种,亦为体型最小的鲸豚类动物之一。它的名称揭示了其生活习性,这种海豚常常栖息于沿海区域或河口,因而成为海豚观赏者最熟悉的物种之一。港湾鼠海豚的行踪不仅数见于沿岸,某些时候还会上溯数百公里进入内陆河流。
港湾鼠海豚是一种健壮的小型海豚,成长后长度可达1.4至1.9米,重达76公斤。成年雌海豚通常较雄海豚重,这一特征显著。
港湾鼠海豚的英文名称「porpoise」源自法语「pourpois」,而这又可追溯至中世纪拉丁文「porcopiscus」,字面的意思为“猪鱼”。其拉丁学名Phocoena phocoena则是源于希腊文“φώκαινα”,意为“大海豹”。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这种海豚有着各种称呼,例如,在加拿大的某些地方被称为“喘气的猪”,而在挪威则称为“nise”。
港湾鼠海豚的体型较小,出生时长约67到85厘米,重量在6.4至10公斤之间。成年的海豚在活动时可见于浅水海域,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尤其喜爱鲱鱼、鳕鱼和小型鱼群。它们的觅食行为主要发生在水面近底的区域,有时也会上升至水面以获得食物。
港湾鼠海豚的叫声主要由0.5至5毫秒的短音点组成,频率在1000至2200赫兹之间,功能不仅是用于沟通,还可用于回声定位。
港湾鼠海豚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黑海沿岸的寒冷水域。在大西洋,这种海豚遍布从西非到欧洲各国的海岸,还包括美国东海岸及加拿大的某些地区。对于北大西洋的种群研究显示,该地区的港湾鼠海豚具有更为复杂的种群结构。
港湾鼠海豚的全球种群数量至少有70万只。虽然整体数量不被认为面临威胁,但某些地区,例如黑海和波罗的海的种群则已处于危急状态。这些地区的猪豚社群受到渔业、污染和生境破坏的威胁。
有研究指出,港湾鼠海豚在白天偏爱较浅的浅水区,而随着日落则更倾向于夜间活动,这一行为可能与鱼群的迁移有关。
目前,港湾鼠海豚的保护状况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虽然某些亚种则被列为“极度濒危”。多个国际协定和保护机构对港湾鼠海豚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涵盖其栖息的黑海、波罗的海及北大西洋等地。这些保护措施旨在减少渔业捕获、污染及海洋环境变化对港湾鼠海豚的影响。
透过深入了解这些海豚的叫声和行为模式,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理解海洋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神秘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