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忧郁症(PSD)是一种可能在中风后出现的忧郁症,对于受影响者的康复过程及整体生活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中风后忧郁症特别与对基底神经节或大脑前部区域的损伤有关,包括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这种病状的治疗一般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三环类抗忧郁剂及认知行为治疗。
中风后忧郁症的症状与主要忧郁症相同,病人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通常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及对活动的兴趣或快乐感减少。
根据定义,这些症状包括:
据报导,中风后忧郁症的发病率为18%至33%,但由于中风和忧郁症的症状重叠,这一病状常常被低估。
许多风险因素会提高患上中风后忧郁症的可能性,包括:
中风的部位、大小、整体严重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其他风险因素更能预测中风后忧郁症的可能性。
中风后忧郁症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此状况是由神经化学、结构和炎症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所引起。特别是与主要忧郁症相关的边缘系统功能,可能因中风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传递物质,过量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情绪调节和奖励通路受损,特别是在前额叶皮质、扁桃体及海马回。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负责调节应激反应。HPA轴功能失调与皮质醇水平升高及慢性炎症有关,这些皆与主要忧郁症相关。
中风后忧郁症患者的神经滋养因子功能受到损害,这影响海马回和前额叶的神经生长和可塑性,进而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及认知功能的减退。
中风后忧郁症通常与血清素、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传导物质的水平下降有关,这将影响情绪调节、认知功能及脑内奖励系统。
筛检中风后忧郁症应为中风后护理的标准程序,应使用哈密尔顿忧郁评分量表(HDRS)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等工具。
诊断是临床的,任何中风后出现持续忧郁症状的病人都可被诊断为中风后忧郁症。虽然这些标准看似简单,但由于中风相关的神经症状和忧郁症之间的重叠,诊断可能十分具挑战性。
中风后忧郁症与中风后冷漠(PSA)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中风后冷漠涉及目标导向行为的减少及缺乏自发的运动或言语,但不包括低落情绪、自杀想法或罪恶感等与忧郁症相关的症状。
中风后忧郁症的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中风后忧郁症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基线认知功能较未忧郁的中风患者高。然而,这些后果通过SSRIs等抗忧郁剂可以显著改善。残疾依然是许多中风患者的挑战,而中风后忧郁症则可能加重医疗问题,进一步影响残疾程度。面对中风后忧郁症的挑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及治疗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