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和电影界打拼了六十多年的巴布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是一位兼具歌手、演员、作曲家、制片和导演的全能艺人。她不仅成为了第一位获得EGOT的表演者(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和托尼奖),更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坚定信念在娱乐圈中闯出了一片天。她的故事,是一段从夜总会小歌手到全球巨星的感人逆袭之路。
「每个人的父亲都在放学的时候回家,只有我的父亲却永远不能回来。」
巴布拉·史翠珊于1942年4月24日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年幼时的生活并不富裕。母亲在她一岁时就失去了丈夫,独自抚养她与哥哥。童年时期的她常常感到孤独和被排挤,然而,这份苦楚却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我永远是一个特殊的孩子,而这让我立志成为一位艺术家。」随着对音乐的热爱逐渐萌芽,巴布拉在学校里展现了她无与伦比的歌唱天赋。
1960年,年仅18岁的巴布拉在纽约的夜总会表演,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可。她用一曲《A Sleepin' Bee》震撼了观众,随即掀起了音乐生涯的序幕。被心中的热情驱使着,她不断推进自己的事业。经过几次成功的表演,她很快得到了伦敦以及其他城市的邀约,并开始在更高档的夜总会中演出。
「我希望用我的声音讲述我的故事。」
她的独特嗓音与丰富的情感息息相关,使她受到了音乐界的注意。 1962年,她在百老汇音乐剧《I Can Get It for You Wholesale》中首次登场,即获得了托尼奖提名。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史翠珊的事业逐渐拓展至电视领域。她在《Tonight Show》和《The Ed Sullivan Show》中的精彩表演,让她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目光。 1963年,她发行了首张专辑《The Barbra Streisand Album》,因而获得了格莱美奖的多项提名及获奖,正式确立了她在音乐界的地位。
「我凭借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除了音乐,巴布拉也在影视界发挥才能,1968年因出演《Funny Girl》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该部电影不仅打开了她的好莱坞大门,还奠定了她身为音乐剧女王的地位。
在1970年代,巴布拉尝试了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从《The Way We Were》到《A Star Is Born》,她的声音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了无数回忆。她不仅以歌手身份出现,还参与撰写歌曲,展现了她的全方位才华。
「让一首歌讲述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事。」
随着《Yentl》的成功上映,史翠珊成为首位编剧、制片、导演和主演于一部大型制作的女性,实现了她对女性在电影界理想的追求。其后的《The Prince of Tides》和《The Mirror Has Two Faces》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据称,巴布拉·史翠珊销售超过1.5亿张专辑,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女歌手之一。她的成就不仅在于专辑的销量,更在于她对整个娱乐行业的影响。拥有无数奖项和荣誉的她,至今仍持续在音乐与影视上积极创作。
「我不愿意停止创作,因为这是我最大的热情所在。」
巴布拉·史翠珊的逆袭之路,是无数困难与挑战下建造的幸运。她从纽约的小歌手,一路攀登至今天的世界级巨星,激励了无数人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这条充满荆棘之路的背后,是否还有我们未曾发掘的故事与启示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