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早期侦测在现今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肿瘤M2-PK的出现使得这一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肿瘤M2-PK,即二聚型的丙酮酸激酶M2(PKM2),是一种在肿瘤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酶。这项新兴的生物标记不仅能够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显示升高,其在大便及EDTA血浆中的测量结果,更使其成为了一个值得期望的早期筛检工具。
肿瘤M2-PK在粪便中的测量已被视为肠道肿瘤的一个潜在标记。研究表明,当在粪便中以4 U/ml的临界值进行测量时,对于结肠癌,肿瘤M2-PK的敏感度可达85%。而对于直肠癌,其敏感度降至56%。尽管如此,其专一性却高达95%,其不依赖潜血的特性使其能够以高敏感度侦测出出血或不出血的肠癌以及腺瘤。
测量肿瘤M2-PK的粪便范本,并再以肠镜进行后续确认,可能会在早期发现结肠癌中取得突破。
肿瘤M2-PK在EDTA血浆样本中的应用为不同癌症的治疗随访提供了新机会。研究发现,具有肾脏、肺、乳腺、子宫颈及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其EDTA血浆中的肿瘤M2-PK水平显著增加,并且这些数值与肿瘤的分期相相关。当在治疗过程中,肿瘤M2-PK水平下降并持续保持低水平时,这通常表明治疗的成功。而若其数据上升,则需警惕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肿瘤M2-PK的变化不仅能预测疗效,还能带来对生存机会的评估。
M2-PK在细胞中的存在形态包括四聚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公共的四聚体形式对其底物磷酸烯醇丙酮酸(PEP)有着很高的亲和力,并在生理PEP浓度下极为活跃。而在肿瘤细胞中,M2-PK则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这使得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效率降低,并促进一系列合成过程,如核酸、磷脂和氨基酸的合成,这些都是肿瘤细胞增殖所需的基本组成部分。
肿瘤M2-PK作为早期筛检标志的潜力,无疑地对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所带来了新的思路。此外,其在不同癌症类型内的应用亦显示出它的多功能性和潜力。研究也发现,与传统的肿瘤标记物结合使用时,肿瘤M2-PK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是否能够利用肿瘤M2-PK作为未来癌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我们对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