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冠军,或称记忆者,是那些能够记住并回忆出异常长数据列表的个体,例如不熟悉的名字、数字列表和文本等。这一术语源于「助记」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帮助记忆的策略,如地点法或主要系统,但并非所有记忆者都使用助记技术。内在的记忆回忆能力在记忆冠军的身上也是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议题。
记忆技巧的结构以及记忆能力的来源问题,至今仍然吸引着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
记忆者所使用的记忆方法已经被广泛记录。过去一个世纪来,许多记忆者在心理学研究中一直被关注。他们中大多数都使用助记设备,目前,所有在世界记忆锦标赛的记忆冠军都表示他们采用助记策略,如地点法来进行记忆挑战。关于技巧内部运作的理论由K. Anders Ericsson与Bill Chase提出以解释助记设备在记忆专业技能中的有效性。
编码是将信息根据知识结构进行有意义的关联。这时通常需要将长列表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的部分以适应短期记忆的容量。记忆专家的口头报告显示,这些分组一般是三到四个项目。例如,将数字序列1-9-4-5记住为「二战结束的年份」。
通过过往的知识,记忆者能够更有效地编码新信息。
创建检索结构是下个步骤,这种结构能够帮助回忆关联。它的功能是保存检索提示而不必使用短期记忆用以记住项目的顺序。经验丰富的记忆者通常会利用分层节点和地点法作为回忆信息的方法。
地点法是「利用有序排列的位置,将要记住的物品或人放置于其中各自的图像」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步:首先,记住一个建筑区域;然后,将每个要记住的项目与一个单独的图像关联;最后,将这些图像在预定的顺序中分布在该区域内。
当需要回忆信息时,记忆者只需「漫步」在这条路上,看到每个符号,就能回忆出相关的信息。
例如,记忆者Solomon Shereshevsky会利用自己熟悉的街道来进行记忆训练。正是这样的高度视觉化的关联方式,使得他能够对信息进行回忆。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记忆专家在使用地点法时,脑部活动的区域与空间记忆和导航相关。
熟练记忆理论的最终步骤是加速。随着练习的增加,编码和检索所需的时间可以显著缩短,信息的储存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因而,研究记忆的时候,受试者往往会随着多次测试而持续改进。
记忆专家表现的天生性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许多证据表明,记忆专家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灵活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获得的。例如,参加世界记忆锦标赛的选手中,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否认拥有相片记忆的能力,而是经过了平均十年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编码策略。
专业的记忆选手优于普通人,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特定信息类型的记忆,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记忆则并不一定优越。
例如,即便有记忆专家能记住大量的数位,但他们却未必能在记住无关的符号或雪花时有超出常人的表现。此外,过去的研究也指出,神经影像学的结果指出专家与普通人在结构上并没有显著的不同,这表明,记忆专家的能力多半是后天获得的。
然而,记忆的能力仍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学习结果的辩论持续进行。这究竟是天赋异禀的礼物,还是透过努力与韧性所能够造就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