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政治极端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立场往往从中间地带向意识形态极端发展,造成社会和政治系统中的强烈分歧。据研究显示,学者们通常将政治极端化分为意识形态两极化和感情两极化,前者涉及政策立场的差异,而后者则是对于不同政治团体的情感敌意。这种分裂在两党制的民主制度中尤为明显。
政治极端化被定义为「主要社会群体之间的显著分裂或冲突,并在这两个对立的极端之间,观点和信仰的集结与激进化。」
这种分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因素,包括政党之间的关系、选民的意识形态和媒体的影响。现代的学术研究指出,当今的政治极端化不仅只是基于传统的左与右之间的政策差异,更是一种基于社会分裂的现象,例如世俗与宗教、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传统与现代、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
意识形态的两极化主要集中在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对立。在一个高度两极化的立法机构中,不同政党之间几乎不存在理念上的重叠,几乎所有的立法冲突都跨越了一个广泛的意识形态分歧。这导致了政治党与意识形态的重叠,例如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几乎可以视为自由与保守的代名词。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是对立法机构的激烈对抗,而现代的研究则关注于硕士级别的表达方式,发现自1994年以来,两党的言辞显示出急剧的极端化趋势。"
公众的极端化出现在选民对政治问题、政策、知名人物甚至其他公民的态度清晰地沿着政党界线划分:每一阵营都会质疑对方的道德合法性,将对手及其政策视为对其生活方式或国家的存在威胁。当选民开始根据意识形态、种族、宗教、性别或其他人口特征来进行选择时,这种情况将会更加恶化。
根据政治科学家的观察,当选举结果持续偏向某一政党时,支持者之间的情感变得尤为强烈,对反对派的敌意也随之加重。
这种情感两极化意味着个体对同一政治团体成员的情感变得愈加积极,而对其他政党成员的情感则愈加消极。这不仅导致敌意的增加,还抑制了人们愿意与持不同观点的人妥协或合作的意愿。可以说,当今社会分裂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感情上的对立。
报导指出,这一现象在各国的加剧也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演算法会创造「回音室」,使得用户产生选择性暴露,从而导致仇恨言论及错误信息的扩散。这一过程无疑增强了社会的分裂程度。
政治极端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政治党的分歧、选区划分的影响、大众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媒体环境。许多学者认为,政策平台的日益分化是导致极端化的主要动因。政治精英的权力游戏往往会反映群众的意见,进而使选民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分化。
根据一些研究显示,政治的两极化不仅仅是社会分裂的表现,还是媒体报导的一种直接反映,往往导致公众的误解与争论。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幅日益分裂的政治图景。在向着理论的更深层次探索时,政治学者不断思考,当今社会如何能够克服彼此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