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人技术中,点云配准是指寻找一个空间变换(例如缩放、旋转和平移),使两个点云数据能够精确对齐。这一过程对于合并多个数据集至全球一致的模型(或坐标系统)至关重要,或是将新的测量映射到已知数据集上,以识别特征或估计其姿态。当前,原始的3D点云数据通常是从激光雷达(Lidar)和RGB-D相机获得的。
3D点云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生成,例如三角化、束调整,甚至最近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
点云配准在自驾车、运动估计、3D重建、物体检测和姿态估计、机器人操作、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全景图拼接、虚拟及增强现实、医疗成像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而在这些应用中,如何实现高效准确的点云配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点云配准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变换,使得一组动态的"模型"点集与静态的"场景"点集之间的差异最小化。换句话说,若有两个有限大小的点集{M, S},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变换T,使得转换后的点集M与S的对应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小化。这通常涉及到刚性或非刚性的变换模型。
在刚性配准中,变换只包含旋转和平移,而在非刚性配准中,则可能涉及到非线性变换,如仿射变换等。
点云配准的演算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当给定对应的点时,称之为基于对应的注册;而若对应未知,则称为同时姿态和对应注册。基于对应的注册中,必须提前找到每一个点对应的匹配点,而这通常涉及到特征匹配技术。
刚性配准的主要任务是将一组点集以不改变点与点之间距离的变换映射到另一组点集上。而非刚性配准则允许点集合之间的形变与转变,传统上这种方法通常会涉及非线性变换,如使用薄板样条(Thin Plate Spline)进行注册。
在进行点云配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异常值是十分必要的。最大一致性(Maximum Consensus)方法是寻找与生成模型相一致的对应最小集合的一种技术。不幸的是,全球最优解是NP困难的,因此许多演算法如随机样本一致性(RANSAC)等被提出来,以增强在低序列比下的稳健性和效率。
底线是,在现实世界的操作中,敏感的外部因素会让大部分配对失真,因此开发强健的点云配准技术来抵御可能的异常数据至关重要。
对于不良对应的处理通常可以通过去除异常值来进行。通过建构特征一致性测量来有效过滤出有问题的点,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
最终,理解和应用这些配准技术,不仅能提升三维模型的精确度,还能在各种应用中展现其潜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点云配准技术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