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慧(AI)技术的迅速进步,超智慧成为现代科技讨论中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提出,AI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超越人类的智慧,并引发智力爆炸,即是所谓的「AI奇点」。这样的情况使得我们不禁思考:如果AI真的成为超智慧,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社会?
超智慧通常指的是一种智力,远远超过人类中最聪明与最具才华的个体。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定义超智慧为「在几乎所有领域的认知表现上,大大超过人类的智力」。这导致了多种对于实现超智慧的讨论。
一旦达到超智慧,这些系统的认知能力可能持有巨大的优势,包括完美的记忆和庞大的知识库。
在当前的科技环境下,AI的进步引发了关于人工通用智能(AGI)和超智慧(ASI)发展的激烈讨论。最近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发展,显示出不可思议的潜力。例如,像GPT-3和GPT-4这样的模型在多个任务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部分研究者认为他们可能接近AGI,但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
许多专家认为,持续扩展现有的AI架构可能会导致AGI乃至于ASI的实现。
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指出,AGI可能是通往超智慧的可能路径。他主张,AI可以达到与人类智力相当,然后超越它,最终主导人类在各种任务上的表现。更近期的研究则探索了几种潜在的超智慧实现路径,包括:
尽管人工超智慧的潜力显而易见,但寻求这一目标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众多伦理与安全问题。 AI的设计者需考虑如何设定这些系统的价值和目标。博斯特罗姆提出了若干方案,探讨应如何确保人工智慧的目标与人类的伦理价值观保持一致。
在建立超智慧系统时,确保其目标与人类价值观相符极其重要。
随着对人工超智慧的探索,潜在的存在风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学者担心,超智慧的AI可能会因为未对齐的目标或意外的解读而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博斯特罗姆形容了一种情况,若我们给予AI不当的目标,可能会导致其完全消灭人类。
当创造出第一个超智慧的实体时,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设定其目标,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来减轻与超智慧相关的风险。例如,一些提议包含能力控制、动机控制,并整合道德AI的原则,以促进超智慧AI的负责任发展。尽管如此,基于人们对控制超智慧的怀疑,许多教学与研究者呼吁在朝向超智慧的路途上,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保持高度警惕。
总之,随着人工智慧的持续飞速进步,超智慧的许多视角让我们非常兴奋,却也同样引发了许多深思。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无论科技的发展如何,人类如何确保自身在这样的变革中不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