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或称为储备银行、国家银行或货币当局,是管理国家或货币联盟的货币与货币政策的机构。与商业银行不同,中央银行拥有增加货币基础的垄断权。许多中央银行还拥有监管权限以保障其辖区内商业银行的稳定、防止银行挤兑,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及打击银行诈骗、洗钱或恐怖主义融资等政策进行强制执行。
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预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在经济动荡时指导货币政策决策至关重要。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通常被设计为在机构上独立于政治干预,尽管政府通常拥有对其的治理权,立法机关会进行审查,而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政治表现出反应。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政策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命题在一些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及专门的商业、经济及金融媒体中一直是争论和批评的焦点。
中央银行的概念作为一种与其他银行不同的类别逐渐浮现,而完全形成于20世纪。一战后,英国和美国的中央银行领导人分别为蒙塔古·诺曼和本杰明·斯特朗达成了一项对中央银行的定义,该定义既是正面的也是规范的。自那时起,中央银行通常从其他金融机构中可被明显区分出来。
在命名方面,中央银行并没有统一的术语。早期的中央银行往往是所属司法区的唯一或主要正式金融机构,因此经常被称为「某地的银行」,例如阿姆斯特丹银行、汉堡银行或英国银行。随着中央银行的建立,命名惯例也随之演变。到19世纪初,「中央银行」这一表述才开始出现,当时指的是多分行银行的总行。
当今所称的中央银行的运用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普及,而各个中央银行的名称成为其成立的历史见证。
中央银行的广泛形成是一个相对最近的现象。进入20世纪初,约三分之二的主权国家尚未设立中央银行。在一战和二战后,中央银行的建立浪潮陆续兴起,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家们更倾向于向拥有中央银行并遵循金本位的国家贷款。
比起现代中央银行,早期的国家中央银行则不那么完整。瑞典的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于1664年,最初只是为政府提供借贷服务。英国银行的成立则是由查尔斯·蒙徽等人推动,通过专有特许状来获得政府存款和被授权发行银行票据的许可。
现代中央银行的主要角色通常是维持价格稳定,这被定义为特定水平的通胀。大多数中央银行目前的通胀目标接近2%。在 Keynesian 的观点中,通胀有助于解决非自愿失业问题。
然而,预期之外的通胀会导致贷款人亏损,因为实际利率将低于预期。因此,Keynesian 货币政策旨在达到按稳定速度增长的通胀率。
除了维持价格稳定,中央银行还负责监管商业银行,监控金融系统的健康状态,并在经济困难时充当最后贷款人。随着全球经济的演变,中央银行的角色也随之调整,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并促进经济复苏。
可以看出,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其职能与责任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发展。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的推进,中央银行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变革呢?